[转载]胡耀贞论拳功修炼(六)——华佗五禽术
标签:
转载 |
五禽术又叫五禽戏,是汉代医学家华佗总结前人经验,根据鹤、熊、虎、鹿、猿等的特有动作而创造的。井著有《五禽经》传留下来。
这种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的产生与变化,在保健上的作用很大。
一、鹤象
练功开始先作预备式(也叫开始式,古人叫“虚无先天一气”式):立正姿势,头似上顶天空,面微仰,两眼微合而平视,脊背要直,两手下垂,两脚立正成90度。思想入静,屏除杂念,意气合一下沉,意到下丹田,气达涌泉,气沉到不能再沉时,就上提至上丹田静守,当守窍已发动,即意想要练之禽象,想哪一象,就自发地动作起来(如图1)
。
练熊、虎、鹿、猿各象,均由此势开始练起,以下从略)。
1、伏翅式:由预备式起。两手徐徐而起,手心向上,两手中指相对,平脐(如图2);稍停,两手依原式徐徐上起至胸口,同时丹田(指中丹田,以下同)向内绵绵吸气,此时全身毛孔皆开,此谓之辟(如图3)。再将两手渐渐下落至脐,同时丹田也要向外呼气,鼓落充实,此谓之合。这一姿势、是以丹田呼吸随手掌之起落,上下活动,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2.亮翅式:由上式起,两手自胸前向左右分开伸直,两手心仍向上,同时丹田绵绵吸气(如图4)。
http://s1/mw690/004ixOg5gy6ZxNogkFy00&690
3、屈腿展翅式:由上式起,两手心向下,两臂上起伸平,同时两脚心悬起,脚尖点地,两腿弯曲如弓状,臀部下坐,坐至半蹲半坐为止。头似向上顶,腰与脊背挺直,丹田吸气(如图6)。练此式时,以慢为宜。
接作:两手用拧劲向左右分开,掌心翻向下,两臂渐渐伸直与肩平,同时两腿由臀腰提劲立直,右脚由悬起而复原位,丹田呼气充实。反复进行,不拘次数。每次两手动作相同,两脚动作互相替换(如图9)。
5、移步前后展翅式:接上式,左脚向前进步,脚尖点地,屈膝提脚,右膝用跪力,两膝里扣,同时左臂向后,右臂向前斜上伸,两手同时向外拧劲,身略前俯,鼻尖与左膝相对,腰直,臀坐。丹田呼气充实,将气送于两腿根上(如图10)。换步,右脚前进,脚尖点地,屈膝提脚,左膝用跪力,两膝里扣,同时
http://s5/mw690/004ixOg5gy6ZxNxigU4f4&690右臂向后,左臂向前斜上伸,两手亦同时向外拧劲,身亦略前俯,腰直,臀坐,鼻尖与右膝相对(如图11)。
在转身以后,无立即再行转身之必要,须换步前进时,可两手左右分开伸平,同时左脚向前迈步(如果转身后左脚在前,即右脚向前迈步。如图13)。如果右脚再行前进,两臂再向后伸,两手外拧,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http://s13/mw690/004ixOg5gy6ZxNJOSRKbc&690
二、熊象
熊是一种体笨力大,性情刚直的兽。从外形上看,熊的动作不灵,或者不太爱动,实际熊是有力的;而且主要用的是内部气力,故有熊是外静内动的说法。按阴阳五行来说,熊是外阴内阳,为坎宫(北方)之水,肾中之阳。模仿熊象,就是取其“用内在之气力”,这种气是真正的阳气,又名“真一祖气”。因此,练熊象的各种动作,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里的静不是不动,是轻缓的动),能使大脑更加虚静,意气相合,井使真精化气,穿关通顶,真气贯通,补还于脑。也就是说,通过演练熊象,可使小周天练得更好。
熊象演练姿势共七式。
l、起立拧身式:自预备式起,屈肘,两手自前方上举过肩,手心向上、半向前,五指分开,虎口要圆。随两手上起时两脚分开,腰挺直,臀下坐;两膝前屈,头向上顶(此即仿熊立起来的形象,切记意与内视注意下丹田,使气充足便于发动 (如图14) 。
2、上肢下推式:接上式,两脚不动,两膝仍前屈,左手随身腰拧转时向左下方推出,头亦向左,目似平视,当左手已推出时,身腰即向右拧转,右手亦随之而向右方推出,如是两脚不动,两手交替反复进行,不拘次数(如图16)。
http://s16/mw690/004ixOg5gy6ZxNRVjYj0f&690
3、摇身按手式:接上式,正身,两脚不动,左手先顺身动而向下按,
左手上起时,右手下按,同时身腰随着左右手的起落,前后、左右摇摆(如图17)。
4、要物式:接上式,正身,两脚不动,两手手心向上,右手在上斜伸与头平,左手在下与腹平,随腰身向右拧时向右移动(半圆形),头仍上顶,臀 下坐,目注视前方(如图18)。
由前式随身腰向左拧转时,左手伸起与头平,右手斜下与腹平,自右向左移动,如画半圆形(如图19)。如是反复进行,不拘次数。在练功时如愿随身腰之左右拧转,两手皆向前上伸移转亦可。
http://s3/mw690/004ixOg5gy6ZxNVl7eG32&690
6、指月式:左脚向前进步,左手同时向左上方伸出,臂半屈半伸,右手掌心向下按劲,臀下坐,腰直挺,头微仰,目顺左手向上注视(如图22)。
http://s12/mw690/004ixOg5gy6ZxO06IFt0b&690
继前式,左脚不动,右脚提起,顺左脚内侧提向右进步,同时左手向下按劲,掌心向下,右手上伸向右伸出,摇肩提身,似指太阳(如图23)。
7、转身托月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左转身;右脚在前,则右转身。右转身法: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旁斜进步,与右脚成八字形(左脚跟对右脚尖),在向右转身的同时,左手向右托出,掌心向上,右手向下按(如图24)。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鼓(如图25)。如是右左转身,反复进行。
http://s15/mw690/004ixOg5gy6ZxO2u3YW7e&690
三、虎象
虎是一种威严勇猛的兽。从其外形上看,头顶爪抓,坐胯挺膝,善于摇头摆尾,鼓荡周身,怒目张望,行如风云,两目光耀,神发于目,威生于爪,怒气勃勃,神威逼人,啸声惊人。按阴阳五行来说,虎是外阴内阳,为坎中之水,肾中真阳。模仿虎象,就是取其神气与其善用爪力和摇头摆尾、鼓荡周身的动
虎象演练姿势共四式。
1、左右伏虎扑式:自预备式起,两腿向下屈,两手同时攥拳。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两手随之上起与胸平(仍为拳状),再向前推出(抓势),此时手平于上,下丹田之间,手指各分开,曲成钩状,两大指相对,两臂屈伸,如抱如撑。肩松开,肘下沉,脊背与腰挺起,身向前伏,臀后坐;膝微上提,脚腕挺直,脚趾抓地,右膝向下跪,两膝里合,小腹着力于大腿根上,鼻与足,头上顶,目似怒视大指之中间,使气下注下丹田,练此象时,以慢为宜(如图26)。
接作:右脚先向前垫步,两手同时抓力攥拳,于右脚提起时向怀内搂劲,拳心向下,当两拳接近小腹肘,右脚再向前进步,中丹田同时绵绵吸气,随右脚着地时,两手扑出,丹田呼气向外充实。怒目摇首,坐胯挺膝。犹如伏虎进退猛扑之势,也象猛虎出林的形象(如图27)。
2、回身扑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右转身;右脚在前,左转身。右转身法:左脚尖微向前移动,随着身从右转,右脚向左脚旁扣步,成八字形。两手攥拳抓力向下搂劲,搂至小腹,左脚随转身向前进步,两拳同时顺胸前伸开成掌,向前扑出。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如图28)。
http://s12/mw690/004ixOg5gy6ZxO4SfCr9b&690
3、左右爪力式:用虎爪力步行,左脚斜横向前先垫步,脚尖点地,右脚随后大进一步,进到左脚前边,右手平拳回搂,在右脚前进时随之向前伸开推出,掌心向下,指尖与肩平,左手抓力成拳,向回往下搂劲,至右肘旁,比肘稍下些,头似上顶,脚趾抓地,腰挺直,胯下坐,身腰微向前下伏劲,两臂屈如弓状,用意着力于指尖(不是肢体用力),气充丹田,目似向前怒视(如图29)。
接作:右脚斜横向前垫步,左脚随同向前大进一步,进到停住。原来的左拳顺右臂旁向前伸开推出,掌心向下,指尖与肩平,精神注意点及身体各部位的劲、力与前式同(如图30)。如是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4、爪力回身式:接上式,如欲转身反向前进,遇左脚在前,就向右回身;右脚在前,则向左回身。右回身法:左脚回扣与右脚尖对成八字形;身随右脚根由右向后拧而转回,右脚亦随着向前进步。左手在回身时向怀里楼劲,抓力成拳,拳对右肘下,同时右拳上起齐顶,随回身时向前伸开扑出,形象与上式同(如图31);
http://s4/mw690/004ixOg5gy6ZxO73laba3&690
四、鹿象:
http://s4/mw690/004ixOg5gy6ZxOaynlh93&690
练时,每换步后的定势时间 可长可短,气转周天之数亦可多可少,左右换步不拘次数。
五、猿象
l、献桃式:自预备式起,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步,两手随左脚的向前进,掌心朝上一并上起,向前伸出,左手伸至齐顶,右手在左手腕旁,五指张开,头上顶,臀部下坐,摆尾,摇肩,晃身。演猿象要慢练,凝神聚气,按法动作,以练其神(意)(如图34)。
http://s4/mw690/004ixOg5gy6ZxOi89PB03&690
接作: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随左足前进时,阴阳相合,并一齐向右拧劲,拧至左手心朝上向前与鼻齐,右手回撤,拧至掌心朝外与眉齐平,两臂半屈伸,两股相坳,左肩向右随腰身拧劲(如图36)。如是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3、转身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右转身;右脚在前,左转身。右转身法: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旁移步,左脚尖对右脚跟,合成八字形,随即从右向后转身,右脚同肘前进,左右两手仍依上式向右拧劲,身法神意与上式右拧劲法同。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如图37)。
4、回头望月式:接上式,右脚斜左稍后退,左脚尖斜横向右转身进步着地,两股相坳,左右两手亦随转身向后摆动,俟左脚着地,手仍不停顺右膝向前直伸,然后两臂稍回屈,再以右手臂向左膝前伸,掌心朝下,左手伸至右肘旁,手心也向下,腰身向下伏劲,头向后扭,目似向后上视,如同望月(如图38)。
5、摘果式:接上式,右脚微向里合成斜横形,左脚后退平横着,随即向左转身,左脚迈步蹬出不停即落地,成顺势(两脚成丁字步),后转时是身随步转,左右两手臂随左脚落地放顺时,向左横摆过来一齐伸出,左手伸出与头顶相齐,右手伸至左手腕后,两手心皆向下,手指张开抓力,两臂皆半屈,两股相坳,头顶胯坠,臀后坐劲,目似顺右手前视(如图39)。
http://s9/mw690/004ixOg5gy6ZxOm13Nmd8&690
接作: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进步;左右两臂同时一齐向右拧,横力伸出,右手心朝下,伸至高与顶平,左手心朝上伸至右手腕后,两臂屈伸,指合抓力,摇肩提身(如图41)。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http://s16/mw690/004ixOg5gy6ZxOoXCSref&690
全部演完,收式归于预备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