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22-07-18 09:15:29)
分类: .游记

吃过饭,步行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的人不多,稀稀疏疏地点缀在景点周围。

以前,我曾多次来过天安门广场,但少有留下满意的照片。一是那时相机还没数码,拍了照,很难看优劣;二是拍照者都是游客,游客拍照大都漫不经心,拍的大都缺胳膊少腿。这次来,闲心闲时,在广场里站在天安门、国旗、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前一一拍照,留下身影。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天安门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国旗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人民大会堂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拍完照,过地下通道,便站在了前门大街口。前门大街的北端立着高高的正阳门,青灰灰的身姿沧桑敦厚,傲岸俯视着宽宽的南北纵伸的大街。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前门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2013年,在前门大街正阳门前。


前门大街口伫立片刻,与威武的正阳门合影后,移步走进前门大街。前门大街宽宽的,敞亮敞亮的,路中间铺着两道铁轨,崭新的“有轨电车”咣当咣当地响着铃声来回穿梭。这电车其实是个摆设,乘坐的人极少,它在前门大街不停地穿梭是在努力唤起人们对旧时的记忆。

前门大街路两边的房屋大多两三层的小楼房,小楼统一青灰色,大多为商铺。商铺的门儿五彩多样,新颖耀目,门头上匾额高悬,金字闪亮,橱窗内商品琳琅,五彩纷呈。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北京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北京前门大街

 

沿着大街走走看看,略奇瞧新。我曾在这大街上走过不少回,所以走不远便没了兴致,为陪老伴,我指着路边的巷口道:“进这里转转吧,这里是前门大街最热闹的地方。”

巷口在路西,两边两座灰楼,张开的巷子不宽,平平淡淡地向里边延伸着。巷口立着一个铁栏杆,两端圆圆的柱儿瘦瘦的,窈窕而立,举起的牌坊镂空着,上端弯了三弯,举起一个笑脸的花顶。镂空的牌坊上的花儿叠着花儿,三个白色莲花底盘均匀嵌在其上,三个圆滚滚的金字——大栅栏,醒目而又赫然地缀在白色莲花底盘上。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前门大街大栅栏。)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大栅栏巷子

 

大栅栏是前门大街的精华地,从东口到西口长275米,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其中有许多国内外闻名的老字号,是有着数百年的老商业街。除了是商业街外,大栅栏还曾是京城的娱乐中心,历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五大戏楼: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电影院——大观楼,也坐落在大栅栏内。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北京大栅栏巷口

 

仰头看看“大栅栏”,拍张纪念照,抬脚便跨进巷子内。

巷子里的人并不多,稀稀疏疏,巷子两边的商家门挨着门,老字号张扬着传统与传承,新商铺“贩卖”着新颖与时尚。走不多远,瞧见巷子北的一家商铺赫然挂着“”的牌子,于是,顿住脚,眯眼打量起来。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大栅栏里的“

 

祥的门脸半月状,内弓,白墙青顶,白墙上雕着花儿,青顶上也雕有花纹,正中的大门两旁圆柱高立,圆柱上裹着一副喜庆的红底楹联:“瑞气天来七彩经纶基于方寸,聚市泉至诚货真彰显和祥。”圆柱上头,横亘的青灰色门头上雕着丰润饱满的三个大字“”,再向上,白柱四方,白柱间的白玉墙壁上雕着寓意吉祥的松鹤图。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门口

 

祥的大门大开着,走进长长的店内,但见柜台两排,布匹摆满,绫罗绸缎花样繁多,还有不少成衣套架而立。店内的顾客不多,零零落落,大多像我这样都是瞧稀罕的看客。

据说,当年祥门庭若市,货场分前柜、二柜和楼上三大部分。前柜卖青、蓝、白布,二柜卖中高档布匹,楼上卖丝绸、皮货等高档商品。还据说,顾客进门时,先有四个年纪较大的职工拉开大门,含笑迎接,而后由售货员上来请坐、看茶,根据顾客需要送上商品。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的需求也变了,人们很少再穿绫罗绸缎,很少再买布做衣,名牌衣裤充斥市场,拿来即穿,所以很少有人来此“量体裁衣”了。

祥内转了一圈,步出门外,瞧着不远处就是“同仁堂”,于是跨过巷子,来到同仁堂前。同仁堂店是排仿古式三层楼建筑,红柱排立,斗拱彩绘,红灯高悬,底层是排宽大的玻璃橱窗,正中开着四扇玻璃门,门额上高挂着“同仁堂”的黑色大匾。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大栅栏里的“同仁堂”

 

同仁堂的名号怕是国人皆知,据说旧时北京人买药,都爱去同仁堂,如今,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据说,大栅栏的同仁堂老药铺从初创时下洼子门灰瓦青砖的三间门面房,到如古色古香的恢弘大厦,成为百姓心中的经典,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到此虽不看病抓药,但看下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历史及文化品牌的影响,也算不虚此行。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同仁堂”店前


大栅栏里的老字号很多,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栅栏里众多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长春堂药店、张一元茶庄、月盛斋酱肉店、都一处烧卖店等等、等等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2013年,大栅栏里的“内联升”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2013年,在“都一处”烧麦店前

前门大街——《盘桓在首都》

(2013年,在“步赢斋”前


    走马观花地看完大栅栏里的老字号,见路边有条窄窄的胡垌,便扭身走了进去。都说北京的胡垌很有意味和传承的文化,这前门里的窄窄胡垌我还真没进来过呢。

    胡垌窄窄的,一米多宽,两边都是矮矮的平房。平房青砖青瓦,一间连着一间,参差不齐地歪来歪去,青灰色的墙壁上开着大大小小的窗户,窗户大都安着铁栅栏。小巷里静幽幽的,门户大多掩闭,很少有人走动;小巷里很洁净,墙边没有杂物堆放,地面干干净净,少见纸屑与塑料袋。

    串了几条胡垌,沾了沾北京的胡垌味,便重新回到前门大街上。闲情闲步地逛了会儿,便告别离开。

    第二天看了看亲友,熬时度日。3月31日晨,饭后退房,告别战友,坐114路公交到木樨地,换乘320路公交到北京西站。于12:13分乘D2021次车返回郑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