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车,车便义无反顾地直奔兰州。下午4点多,大巴车终于开进了我们这次旅游的终点——兰州。
车停在了火车站附近,大家匆忙下车,寻找行李,散团各奔东西。刘导游对我说,你们的宾馆安排好了,在不远处的中天宾馆。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来到宾馆,入住了302室。终于结束了疲劳之旅,终于解脱了羁绊之缚,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到兰州,一定要吃正宗的拉面。来到楼下,问吧台服务员附近哪家拉面好吃。服务员笑笑:“说宾馆外右边的拉面馆就好,我们都在那里吃。”
宾馆右边的拉面馆不大,人倒挺多,满屋子热气腾腾。要了两个凉菜,一碗面,一小瓶北京二锅头。吃的满头大汗,津津有味,兰州的拉面真的比郑州的兰州拉面好吃嘞!
(2016年,兰州黄河上的中山桥。)
第二天早晨醒来,已是8月16日了。我们是下午的火车,上午闲暇,那就去下兰州市的地标——中山桥瞧瞧。在宾馆服务台问清了线路,在门口乘坐9路公交车,经火车站、省政府、和兰州广场,几乎在终点站下车,方才到了中山桥。
宽宽的黄河东西横陈,波涛滚滚自西而来,奔腾翻卷,汹涌不竭,无眷顾地穿城而过,直达太阳升起的东方。兰州的美在于黄河,有了黄河,城市方才秀丽。
黄河边是大堤,堤坝上树木成荫,花儿成片,悠扬的歌声轻荡,这里成了人们休闲的乐园。
沿着路儿走不多远便来到黄河上飞架的中山桥边,兰州的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建于1908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改称“中山桥”。
(2016年,在兰州黄河桥。)
站在桥口,只见桥口边立着一通高高是黑碑,黑碑上醒目地刻着“黄河第一桥”五个大字。中山桥不宽,桥口处安放着一排石墩,禁止车辆通行。
桥上布满灰灰的钢架,灰灰的钢架竖立横架斜拉,搭起梯形穿式钢桁架。通道口的顶端的钢架上立着三个硕大的、金光闪闪的大字——“中山桥”。中山桥质朴无华,长233.5米,宽8.36米,桥面皆水泥铺就,中间是车道,两边的台阶上是人行道,桥两边都安有齐腰高的护栏。
(2016年,在兰州黄河桥头。)
移步上桥,缓缓而行,踩踏着黄河上的第一座桥梁,莫名其妙地遐想翩翩。中山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中山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脚下黄色的河流天际而来,源源不断,穿桥而过,奔流而去,消逝在天际,日复一日,永不歇息。头顶的钢梁浑厚粗壮,排列整齐,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历沧桑岁月,经风雨侵蚀,不歪不斜;脚下的桥面,敦厚质朴,车碾人踩,不陷不垮,历史百年,仍巍巍屹立在黄河之上。


(2016年,在兰州黄河桥上。)
桥上走了个来回,看尽秀景,方才下桥来到黄河岸边。黄河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家乡郑州就在黄河岸边,区别是家乡的黄河是中游,兰州的黄河是上游。兰州的黄河夹城而过,黄河水黄橙橙的,泥味芳香,水流急促,暗流涌动,裹挟着浑厚的历史沧桑和现代文明的辉煌,翻卷着波涛,滚滚逝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AzVzX894ff37uK5a6Brtb6RMKobfLbtDJUrrx2EPkrhbXQoq0WvGMR3TcDEdniaZia31CXtzTtkugyy7kJL3mag/640?wx_fmt=jpeg
(2016年,兰州的滔滔黄河。)
(2016年,在黄河岸边。)
立在黄河边,遥望中山桥。中山桥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宛若灰灰的巨龙横卧,任凭汹涌黄河水穿越而过。眼前仿佛一副画,艳阳正午,天空碧蓝,白塔山巍巍,黄河水滔滔,中山桥简洁明了、拨冗去杂,如诗如画地雄踞黄河之上,让人从另一个侧面领略了中山桥的俊美与雄姿。
看罢兰州的中山桥,心满意足地乘车而归。下午离开宾馆,拉着行李箱到兰州火车站,于1点16分乘坐K132次列车离开兰州,结束了青海之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