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2014年六月增刊 采编_本刊综合

巴塞尔钟表珠宝展BASELWORLD
综述: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Baselworld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Schweizer Mustermesse
Basel(MUBA)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展会主办方为瑞士展览集团MCH。发展到今天,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已成为世界上钟表珠宝业规模最大的展会。2013年,由巴塞尔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新巴塞尔展览中心启用,展览面积达14.1万平方米。2014年巴塞尔钟表珠宝展有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参展商参加了本届展览,来自100多个国家约15万观众(比2013年增加5%)参观了这次展会,还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名记者或媒体人士参观采访。据官方数据显示,每年Baselworld展会创造24亿瑞士法郎的收入,创造1万3千个就业岗位。
投资巴塞尔表展
尽管在许多媒体的版面上,巴塞尔表展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像时装周的秀场,这里大牌明星轮番降临、娱乐花边不断,时装杂志把街拍带到了新的高度,但事实上,真正的表展,仍然是一个在严肃做生意的地方。



组织巴塞尔钟表展的瑞士展览集团MCH,在2013年投入使用了全新的巴塞尔场馆,这项改造工程耗资巨大,一共花费了4.54亿美金,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MCH公司预计将在未来50年内收回这部分投资,尽管时间漫长,但它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MCH公司在2013年上半年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近30%,收入的增加普遍被认为是来自于巴塞尔表展,他们提高了品牌租用场馆的价格。
事实证明,参加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对许多品牌来说成本过高。数家参展商去年私下抱怨称,它们被建造更大、更精巧而且更昂贵的展台,而且被搬到不太想要的位置。
在最为重要的1号馆,没有人知道到底谁家在展位上花费最多,但是人们私底下都认为,这个冠军位置是劳力士的。另一些人则认为,百达翡丽也有这个实力。在1号馆内,劳力士和百达翡丽处于面对面的位置,也被视作最能代表瑞士制表工业的两个品牌。
启用新展馆之后,由于租金提高等原因,参展品牌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绝大多数品牌,尤其是高端手表品牌并不在意租金涨幅,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确能够带来足够多的生意。
这是因为,巴塞尔表展正日益成为整个钟表和珠宝行业最大信息发布地和经销商订货会,和1月份由历峰集团主办的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相比,巴塞尔表展规模更大,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决定了高级制表业全年的风向。
百达翡丽的品牌持有者Thierry
Stern认为,参加巴塞尔表展对品牌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能让我们见到我们所有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零售商,对我们来说,表展更像是我们的家庭会议,它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平台。
有钱的品牌都希望挤进1号展馆,正是因为这种极高的投资回报率。手表品牌已经低调达成共识,在场馆内很重要,在大厅很重要,而在1号馆最重要。有些品牌私下透露,他们已经不能想象没有表展他们将如何做生意,这是一个重要的展示自己的场合。
当然,在表展期间也有例外。在展馆门外的华美达酒店,一些独立小众的品牌也会在酒店举行小型的预览活动,包括了亨利·慕时,而更有名的品牌Louis Vuitton依旧坚持在巴塞尔市中心举办新表展出,在这个活动上,品牌并不卖表,只接受参观。这种策略并没有给品牌的销售带来损害,相反它在更大范围内扩大了在专业钟表媒体眼中的知名度,在2013年,Louis
Vuitton一共接待了全球1000家媒体,它是整个LVMH集团中的特例,因为和他同属时装手表范畴的Dior的展馆位于1号馆2层。
不过,如果巴塞尔一直如此昂贵下去,也许在未来会流失不少参展商。目前徘徊在表展展馆里,已经很难见到售价相对低廉的珠宝,别忘了,这个展会的全称叫做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一些新型的展会正在对巴塞尔表展展开冲击。在未来,巴塞尔还会是一场集合所有消费阶层的全面钟表展吗?不过从眼下看来,奢华已经成为唯一的主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有删减。)
香港钟表展Hong
Kong Watch & Clock Fair
综述:香港是全球钟表贸易和零售的枢纽,是全球最大的瑞士钟表进口市场,也是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香港在钟表业中的地位促成了香港钟表展的行业地位。香港钟表展起源自1983年,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钟表展之一,是各类钟表生产企业及贸易商展示产品的重要窗口。展会期间同期展开的活动有亚洲钟表业研讨会及香港钟表设计比赛等。2013年吸引了超过750家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的优质参展商品牌参与,含括了全球主要手表产地。
对新兴市场的推动
2013年,香港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成表进口地及全球第二大的成表出口地,因此顺理成章,成为实力供应商和买家相互联系的理想地点。新兴市场对优质手表的需求十分殷切,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内地。2013年香港钟表展中,来自这两个关键市场的买家有大幅的增加:来自俄罗斯的买家人数跃升64%,而内地买家人数更取得66%的升幅。




突出品牌的力量
2014年,香港钟表展踏入第33届,今年钟表展将于9月3至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展出超过760家世界各地参展商的精美腕表。
品牌营销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内地及其他亚洲市场尤其如此。去年首推的「国际名表荟萃」展出超过140个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品牌,今年再接再厉,向买家提供更多品牌信息。
【World
Brand
Piazza】专区由太子珠宝钟表赞助,汇聚多个集艺术与顶级制表工艺的知名国际钟表名牌。2013年参与的12个品牌包括爱彼、宝珀、宝玑、萧邦、法兰克穆勒、格拉苏蒂原创、亨利慕时、宇舶、积家、伯爵、雅典及真力时。
【华丽欧陆Renaissance
Moment】专区则呈献欧洲不同风格钟表的巅峰杰作,今年参展品牌包括瑞士Blauling、法国Cobra Paris及英国的Royal
London等。
【巧匠瑰宝Craft
Treasure】专区展出高端功能性机械表及尊贵珠宝腕表,吸引廊桥(中国内地)、万希泉(香港)、海鸥(中国内地)及Valentinian(香港)等品牌参展。
【潮流时尚Chic &
Trendy】专区则汇聚不同地区的时尚品牌及型格手表,参展品牌包括Arbutus(美国)、Romago(瑞士)及天普时(香港)等。
另外,为提高香港钟表的设计水平和品质及鼓励新颖的创作意念,贸发局连同香港表厂商会与及香港钟表业总会,携手举办第31届「香港钟表设计比赛」,以「时间掌控世界」及「智能世界」作为公开组及学生组的设计主题。
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CWCF
综述:“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简称“深圳钟表展(CWCF)”,是中国内地最大规模的钟表珠宝类专业展会,于1988年创展,现已连续举办23届,以钟表产品的丰富齐全、组织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而著称,是继巴塞尔钟表展、香港钟表展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钟表展会、中国最大的钟表类专业展会。
2010年,“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展览会”实现由中国钟表协会和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以“两展合一”的强大合力,依托于深圳这个中国钟表产业龙头基地,将两岸三地各方资源整合在一起,将“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打造成中国内地最大型国际化专业钟表展览会以及时尚交易平台。
2004年,“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通过了国际展盟 UFI
认证,成为中国钟表行业内迄今唯一被国际展盟接纳的大型国际钟表专业展会。
25载青春,许你个未来
展会历史回顾

1988年,为帮助深圳的钟表产品寻找销售出路,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筹办并举行首届深圳钟表展销会(“深圳钟表展”前身),开创了深圳市的展览史。

1989-1998年,参展商和参观商逐年增长,中国配件企业得到国际品牌关注和认可,“深圳钟表展”成为业界知名的大型专业贸易展会。

1999年,展会以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出色业绩,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得举办国际展资格,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允许冠以“中国”字头的专业展会。

2001-2003年,深圳做为世界钟表制造基地的重要条件促使“中国(深圳)钟表展”成为在亚洲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展会,吸引了大量企业借助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国内新兴品牌及一些国际品牌钟表也利用这个平台加紧开拓中国内地市场。

2004年6月15日,“中国(深圳)钟表展”获得国际展盟UFI认证,同年8月3日,被中国展览馆协会誉为“中国钟表第一展”;经过3年的考验,成为中国首个荣获国际展盟UFI认证的钟表珠宝礼品类展会,也以其规模成为继瑞士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展、香港钟表展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专业钟表展会,也被深圳市认定为最著名的十大品牌展会之一。也被大家爱称为“深圳钟表展”。

2005-2009年,深圳钟表展不断配合参展商的发展需求,成功的从以搓合产业链供给的贸易展会转型成为以展出钟表品牌、展现企业和产品最优商业价值的品牌展会,使深圳钟表展和其展出品牌获得了各种专业、时尚类媒体的关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2010年5月,顺应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中国钟表协会与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达成共识,“中国(北京)国际钟表展”和“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两展合一,确定以深圳钟表展为发展重心,集成行业最大的贸易、技术、信息平台,未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钟表品牌、时计文化推广平台。

2011-2013年,引入“中国·钟表文化周”概念,让“深圳钟表展”和中国钟表高峰论坛互相呼应,通过理念研究和商业展示,在展期前后一周的时间内,集成了包含工业、商业、信息业在内的各种活动,实现了钟表文化在中国的一次集中爆发,全方位整合产业资源,为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寻到了极大的信心。

2014年,深圳钟表展又将稳步扩张,在参展商、买家、观众们的努力推动下,让钟表文化和精密制造这样一个应该在消费金字塔顶端的行业再次用精致和坚持传播时间之美,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机。
展会未来的发展
25年来,深圳钟表展推出了中国的“四大品牌”,建立了以品牌先行的逐步提高中国钟表产品附加值的战略目标,推动了数以百计的中外钟表企业在这里成就了品牌,获得了广大经销商的认可,也奠定了他们稳定的行业形象,未来,深圳钟表展还将不遗余力催生出更多值得中国市场为之欢呼的中外优秀品牌。
深圳钟表展也是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进程中的践行者,她根据中国钟表高峰论坛碰撞出来的真知酌见,确定了围绕“文化、艺术、时尚、精品”等核心要素为重点开展工作,以大平台广泛吸纳资源,集聚全行业优势的宗旨,充分开展民间化、国际化的交流活动,与参展商共同进步,互惠共利,持续引领产业朝“品牌国际化、制造精益化、产业时尚化”方向稳健发展。
深圳钟表展汇集了大批有能力、有目标的参展商和经销商,也获得政府、媒体的大力支持,同心同德的发展共识将使深圳钟表展的公共价值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日内瓦钟表展SIHH

SIHH展会内景

2014日内瓦表展积家展厅
“高端”、“不向公众开放”、“邀请制”是日内瓦钟表沙龙从创办之始就定下的规矩。在这里,展厅、宣讲厅都是“看得见的世界”,而“看不见的世界”——每家品牌与大客户见面的“小黑屋”,才是表展的重头戏所在:品牌一年70%的订单都来于此。
受邀客人有三类:经销商、媒体和VIP(一般是顶级钟表收藏家和品牌的合作伙伴)
日内瓦SIHH的由来
1991年,卡地亚离开“闹哄哄的大集市”巴塞尔表展,在日内瓦另立门户,创办了第一届“日内瓦高级钟表国际沙龙”。那一年,参展品牌只有五家,除了卡地亚,还有伯爵、名士(Baume&Mercier),尊达(Gérald
Genta)、丹尼尔·罗斯(Daniel Roth)四个高级钟表品牌。
那时,巴塞尔表展一家独大,它成立于1917年。与日内瓦钟表沙龙不同,它面向公众开放,参展钟表品牌超过2000家,高中低档品牌混杂其中。
最初五年,日内瓦沙龙表现并不突出。参展品牌进进出出,数目在五六家之间。
1996年起,卡地亚所属的历峰集团开始了一场“狂飙突进式”的收购行动,收购了一批世界顶级的钟表品牌:先是以1.1亿瑞士法郎收购江诗丹顿,第二年是沛纳海(Panerai)的品牌和钟表精密仪器部门,接着成为梵克雅宝的大股东;2000年,它一口气吞下了LMH集团,这家集团拥有积家、并收购了SIHH的“元老”丹尼尔·罗斯和尊达,随后是万宝龙;接下来,罗杰杜彼也被历峰收入囊中。
第二年,在历峰集团安排之下,这些被收购的顶级钟表品牌集体离开巴塞尔表展,入驻日内瓦钟表沙龙,参展品牌一下达到了18家。要想看到这些品牌的新款,只能移步日内瓦。此后,参展品牌的阵容渐渐稳定下来,新成员若想加入,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在制表的某一方面拥有专利技术,高水准”。日内瓦钟表沙龙的“高端”形象一下在钟表圈中树立起来。
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旗下有一个“展览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每个参展品牌的CEO担任。每个品牌会列出一张希望邀请的客人名单,委员会集体投票,得票半数以上,视为通过,否则会遭到否决。
“进巴展易,进日展难”,开始在钟表圈内传了开来。
一年70%的订单
在日内瓦钟表沙龙内,看不见的是每家品牌的“小黑屋”,那是经销商、收藏家、VIP客户与品牌见面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完成订货,这才是沙龙的重头戏——品牌一年70%的订单都来自于此。
媒体与“大客户”是两个平行的群体,在沙龙现场,他们互相是碰不到面的。
品牌的经销商是来自欧洲、亚洲、北美等市场,与品牌保持长期合作的商业伙伴。每个区域的市场代表与品牌预约时间段见面。
“小黑屋”里,品牌会拿出自己的最新表款,一些表款出了样品,一些表款还只有模型。品牌根据自己的产能报一个基本产量,朗格每年的产量是5000枚腕表,爱彼每年的产量不超过3万枚。
产能之下谈订单。对于卡地亚和江诗丹顿而言,中国市场是他们的强势市场,中国的经销商会主动开口要求订多少新款;对于市场表现还不太成熟的区域经销商,品牌的主导地位就会突出一些,他们会在产能之内为这些经销商分配表款和表款数量。
订单当场下订,但经销商们大多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他们不需要预付订金,品牌根据初估的订单量开始将新款投入生产,最终的订单量会有所调整,但数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下订之后,新款铺货到各个区域市场的经销商,一般会在每年的第三季度。
对于产量以个位计的顶级销量版,买家一般是品牌的VIP级收藏家。
香港“钟表与奇迹”展W&W
2013年9月25-28日,首届“钟表与奇迹展”在香港奏响。历峰集团旗下11个自有品牌朗格、名士、卡地亚、万国、积家、万宝龙、沛纳海、伯爵、罗杰杜彼、江诗丹顿、梵克雅宝和2个独立高级品牌爱彼和理查米勒齐齐聚首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这是在中国乃至亚洲真正意义上的一次高级钟表大赏和大展。

钟表与奇迹——首届亚洲高级钟表展开幕时品牌CEO汇聚香港
香港“钟表与奇迹展”的主办方是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FHH)(日内瓦),它成立于2005年。主席兼执行董事法贝尼·卢普(Fabienne
Lupo)女士表示:“‘钟表与奇迹’将提供观众们一个弥足珍贵的钟表奇遇,他们能够在现场与打造这些精美时计的设计师和艺术工匠们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高级钟表这门源于欧洲数世纪、且工艺精湛的历史传承。”
W&W(钟表与奇迹展)和SIHH(日内瓦钟表沙龙)的异同又在哪里呢?
1.
SIHH面向全世界,W&W专为亚洲而设,W&W是“小SIHH”。
2. SIHH为逃离拥挤的Baselworld和提高参与门槛而设,W&W为增加亚洲市场的关注和参与而设。
3.
SIHH更侧重高级钟表贸易,获邀参与者主要是高级钟表零售商、大买家和全球知名媒体;W&W则侧重赏鉴、品评和体验,获邀参与者除了众多亚洲媒体和部分经销商外,更多品牌VIP、腕表收藏者和潜在高端用户广泛参与其中。
4.
SIHH举办地日内瓦毕竟远在欧洲瑞士,不易到达有距离;而W&W的举办地香港则是亚洲各国和中国大陆最易到达的城市。因此首届W&W的参展人员就超过了SIHH的记录,参与媒体人数也超过了SIHH总和的一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