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风逐电海鸥表

(2011-09-20 16:20:32)
标签:

撰文_

浪不静

文化

分类: 文化

相关链接:计时码表

    计时码表(Chronograph)除了显示时间以外,还可以单独记录某件事情所用的时间,位于表盘中轴的秒针一般停在12点的位置,当启动计时按钮以后,这个秒针将开始运行,表面上则有记录不同时间的小针指示盘,用来累加最终的时间段。

    计时码表机心中最关键的部位当属柱状轮,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柱状的突起物,每个突起物之间形成了间隙;下半部分是一圈斜齿,用来与棘爪互相咬合。柱状轮被一颗蓝钢螺丝固定在夹板上,当操作码表功能时,启动杆等上的棘爪就会拨动柱状轮上的斜齿,这不仅带动了柱状的突起物产生转动,而且使控制不同功能的金属杆定位于柱状轮上的不同间隙内,从而形成了开始、停止和归零的功能。

 

http://www.chinawatch-clock.com/data/newspic/20110916p44.jpg


 

    计时码表具有外形大气,功能实用的特点,在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的西方使用已非常普遍。相对于三针日历的传统腕表而言计时码显然更为复杂,其特有的分段计时功能还能让你享受到机械手表中难得的操控性。

    闲暇之时,抬手揿纽,在铮铮开动的秒针声中,注视着那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的秒尖,不知不觉会让你陷入某种难以明状的神往中。

 

开山鼻祖

    计时码表一直是海鸥的强项。在当下国产表焕发新颜之际,关注它的表友越来越多,而其实惠的价格也相当有吸引力。该类表款的复杂之处莫过机心,而海鸥一系列新款计时码表的机心都是在ST19机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诞生的。可以说ST19机心是海鸥计时码表机心的开山鼻祖。但要想了解ST19,还得从VENUS说起。

    自上世纪初欧米茄首产带计时功能的腕表以来,近百年里群雄逐鹿,涌现了诸多优秀的计时码表品牌和计时机心。在瑞士表鼎盛时期,要数LEMANIA、LANDERON、VENUS、VALJOUX四大计时机心厂最为杰出。但经过上世纪70年代瑞士制表业洗牌之后,只剩下LEMANIA独传香火 (现归斯沃琪集团的宝矶所有)。VENUS (维纳斯) 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不能不提。

    VENUS较为著名的机心是17钻手动上链机心CAL.178,为柱状轮结构,走步扶手式传动,滑进式齿轮,在军表百年灵中使用最广。与CAL.178齐名的还有就是CAL.175,两者的的差别在于小时计时功能,将CAL.178去掉了6点位置的小时累计盘,就是CAL.175了。70年代VENUS 破产,基本退出市场。但这两款库存机心还被现今的一些瑞士品牌使用,如艾美04年推出的匠心系列中的一款腕表就采用的库存CAL.175机心,按现代的工艺将其重新打磨装配校调,命名为Masterpiece Venus 175 Chronograph,颇有点向VENUS致敬的意味,其自产的M106也带有很重的CAL.175的“味道”。其它的如CYMA等二线品牌也专使用过CAL.175。现在我们可以知道VENUS很优秀,但为什么说VENUS不能不提呢?因为海鸥的ST19计时码表机心就是脱胎于VENUS Cal.175。

 

http://www.chinawatch-clock.com/data/newspic/20110916p45.jpg

CAL.178图

我的中国心

    天津手表厂 (海鸥表业前身) 在60年代就具备了计时码表的生产能力,在1961年受一轻部下达的304任务研发空军用码表,当时参照的对象就是Cal.175机心。

    代号为304项目在得到CAL.175的技术资料后,历经几年研究改进,1963年第一批机心产品问世,到1965第三批送样得到批准进入正式量产,产品编号为ST3,这就是现在海鸥乃至国人都可引以为傲的ST19计时码表机心的前身。而海鸥当年这段特殊的经历在讲究血统出身的手表行业也显得弥足珍贵。

    当时的机心外观按现在眼光来看确实粗陋不堪,毫无打磨可言,具有典型的军表作风。相对于原版的VENUS CAL.175,ST3鉴于当时的能力、更为了便于批量生产,这批早期的计时码表机心明显进行了几处简化处理:取消了奢华的鹅颈微调机构直接用快慢针微调结构代替,另外还将原先的莲花摆轮改成了更便于校调的光摆。这些细节的修改,均是由于考虑到军表特有的实用因素。此外ST3还加了抗震装置、将摆频从18000bph提高为21600bph的高频。

    机心的问题解决了,成表很快便问世。让我们来细细审视一下这款经典的计时码表。

    当年304项目的成表表壳体为了便于加工,选用半钢为材料 (钢加铜) ,圆润且泛着金色,有种不同寻常的美;表背有“天津手表厂”五个仿宋体字,虽为冷冲压印,却字迹清晰,风格古朴,显然比现下的激光镂刻更为浑厚。当时的设备制造能力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军表对抗震和防磁的要求很高,而计时码表本身结构就很复杂。查看60年代的原表,就会发现当时天津表厂的制造功底还是相当扎实的。

 

飞的更高

    中国人从来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02年海鸥对当年304项目的原始机心进行了改进、抛光,成为现在的ST19机心。

    现在产ST19的机心比起60年代原机心,已经做了相当大的改变。首先尺寸整体放大,直径扩充到31.3毫米,厚度为5.8毫米,外观的修饰性和自身可靠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钻数从原先17增加到了22,在开动码表的情况下,动力能维持到38小时以上。同时在人们最为关注的精度上面更为值得称道,跟目前的海鸥自动表相比,其稳定性远高出一个档次。

    码表构件复杂,零件的用料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只表的素质。新款的ST19计时码表异形件均采用整体切割,表面镀镍处理。各组织结构的部件紧固采用了大量镀蓝镙钉,既实在又美观,大大提高了机心观赏性。基座表面用珍珠圆纹打磨,中心轮的支架和摆夹板用宽条日内瓦纹装饰,可以看出新ST19码表十分重视手表的美观和艺术性,颇具大家风范。提到操作舒适感,新ST19腕表按键有弹性,手感轻脆,启停灵敏,秒针归零流畅。美中不足上弦时手感偏紧,略有阻滞,回位略有偏斜,这点在海鸥码表中比较常见,应该有提高的空间。

 

http://www.chinawatch-clock.com/data/newspic/20110916p46.jpg

 

M199S

    外径41mm;中心时、分针,计时秒针;3点位小盘计时分针;6点位月相; 9点位小盘小秒针;12点位日历;手上弦;蓝宝石表镜及蓝宝石透底后盖;象牙黄表盘面;50米防水;22钻;316L不锈钢表壳;真皮表带;参考售价人民币9800元。

    此款的特点是12点位被设置了指针日历,通过指针的指示可以了解当日的日期,其旋转一周为一个月也就是31天。6点位被设置了月相功能,此功能的特别是手表机心安装了一个月相显示盘,其底色为深蓝色上面绘制了两个对称的金黄色月亮,而表盘上有个近似半圆的异形缺口。需要注意的是缺口的左右各有一个半圆凸起,当月相显示盘转动并带动一个金黄色月亮经过左侧凸起时,通过它的遮挡好像星空中弯弯的月亮,而这时的月亮被称为望月;当月相显示盘带动金黄色月亮转动到缺口的中间位置时没有任何遮挡,此时为满月;当月相显示盘带动金黄色月亮继续转动并被右侧凸起遮挡时再次变成弯弯的月亮,而这时的月亮被称为朔月;当缺口内没有月亮时,表示月亮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大约为29.5天,而月相显示盘将带动下一个金黄色月亮完成下一个周期29.5天,使得与月相盘固定为一体的59个齿的月相轮转完一周。

 

枝繁叶茂

     前面说过,海鸥的一系列计时码表的机心都是在ST19机心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如增加了能量显示的M200和M193,有增加同步小时的M192,还有加了月相和日历的M199,还有将表面和夹板镂空的M190SK。

 

http://www.chinawatch-clock.com/data/newspic/20110916p47.jpg


 

http://www.chinawatch-clock.com/data/newspic/20110916p472.jpg

厂家资料

    航空表 (计时码表) 是空军部队的必需品,但当时的中国空军属于个人购买,由于中国手表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中国空军使用的航空表主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中国手表制造的技术水平,振兴中国民族手表工业,同时也是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国家决定选择国内手表生产厂家研制计时码表。鉴于当时国内手表厂寥寥无几,只有天津和上海两家具有一定规模,而天津手表厂作为第一块国产手表的诞生地,并且“五一”手表的质量可靠性也属于国内最高水平,另外,又有天津与北京相邻、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因此1961年4月,当时的第一轻工业部下达任务,由天津手表厂进行立项试制专供中国空军使用的航空表 (计时码表) ,该项目属于国家秘密项目,任务代号为“304”。

    接到此项任务后,天津手表厂集中了全厂20多名技术骨干进行研制工作,由空军提供样机,由于当时缺少先进的设备,基本上是采用简单的方式和手段对零件尺寸进行测绘、计算,利用仅有的一台瑞士进口绘图仪进行绘图,天津大学计时专业的学生也参与了样机测绘工作,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加深了对该款手表结构理论上的认识。在试制人员中,既有工程技术人员,又有高级技工,也有刚刚毕业进厂的高中毕业生,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所有参战人员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他们吃住在厂、以厂为家,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奋战,攻克难关,在参考原机心设计基础上,图纸自行完善,所有工装、模具全部自行制造,特别是计时码表机心的柱状轮结构,在当时的手表制造业中属于国际水平。到1961年9月份,5只样品表试制成功,经测试其性能已接近进口手表的水平。到1963年底完成了第二批30余只样机的试制,到1965年又试制了第三批样机100余只,1965年12月,经过由全国21个单位共计3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审,产品的走时精度、测时、高低温、防震、防磁、防潮、快慢针拨校、上条拨针、启动质量、冲击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合格标准,顺利通过了部级投产鉴定,被批准定型批量生产。按照天津手表厂的表款研发序列排布,该款计时码表机心编号为ST3。1966年5月,天津手表厂确定投产方案,同年10月底,正式组装成品1400只,发往中国空军一线。截至1968年,该款手表总共生产了近3000只,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该款手表在中国空军属于个人购买,所以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流落民间。

 

结语

    这几款计时码表的风格相近,虽带有对国外大牌的模仿痕迹,但改造的却是极为漂亮,算得上是海鸥手表外观设计上的新高度。以M190为例。腕表白底黑字,表盘底纹精腻,黑色纤细罗马字面,配以镀黑弧形针,抛光壳,直耳,洋葱把,相当有品味。

    海鸥的计时码表在中国复杂机械表制造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表中有着相当的价值,本人衷心希望中国的“海鸥”能飞得更高、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