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量化的资产 可鉴赏的文化

(2011-06-14 15:31:02)
标签:

/

常伟

文化

分类: 文化

    去年底发生在中国一北一南的重要钟表事件,无疑令钟表这个可量化的资产、可鉴赏的文化这两个现实再次放大,并且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可量化的资产 <wbr>可鉴赏的文化

“旷世藏表”鉴赏会的江诗丹顿“面具”套表

 

    公元2001年,进入中国的高级钟表品牌屈指可数,人们对于名牌钟表的范围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已经过时的几类几等的排行榜上。其中,不仅许多传统的高级品牌榜上无名,而且千禧年后出现的新锐更是无从谈起。10年过去了,伴随着高级钟表全球化的消费热潮,中国市场也担当了弄潮儿的重要角色,同时呈现出持续高涨的消费份额;10年过去了,人们对于名表品牌的认识增加了,接触到更多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表款;10年过去了,本土钟表杂志、专业网站不断出现,人们了解各类钟表知识的渠道丰富了……

    通过以上种种变化的铺垫,公元2011年,钟表消费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了摆在面前的两个现实:名表是可量化的资产、名表是可鉴赏的文化。而去年底发生在中国一北一南的重要钟表事件,无疑令这两个现实再次放大,并且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事件之一是,北京上演了两场钟表拍卖会,由嘉德和保利先后举办,结果都以上千万人民币的成交金额落槌,外行在唏嘘多只拍价几百万的腕表在保利竞相被拍走的时候,坐在会场中的钟表买家、行家和藏家早已心中有数,而收藏、投资甚至投机的不同价值取向也弥漫在其中。钟表商业知识的积累,已经使中国人意识到计时器也是艺术品,钟表不仅指示时间,而且能够转为资产,“价高者得”是拍卖会的规则,而不菲的成交价再次印证可量化的名表价值。

    钟表拍卖会是一个最生动、最互动、最激动的平台,在拍卖场中不仅呈现出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钟表,而且可以把它们拿出封闭的柜台,让参与者尽情地把玩欣赏,最终在拍卖的那一瞬间喊出各自的价码,即使竞价如火如荼,各方也不愿轻易罢手。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钟表拍卖,确实改写了之前大陆地区钟表拍卖的历史,它使纯粹的购藏行为发生了变化。如果说爱好者是从消费观出发,将多余的钱用来拍卖心爱表款的话,那么此次的拍卖结果却告诉我们,一些人已经开始从投资观出发,只要有投资收益就不怕竞价,因为钟表是一种艺术品,这种内涵一直存在,如今被大陆的拍卖行演绎的淋漓尽致。

    事件之二是,DFS公司在澳门举办了第二届“旷世藏表”鉴赏会,将钟表业内的孤品、精品以及藏品纷纷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如果放在10年前人们看到其中的表款肯定惊叹于价格,但现场的宾客则多在谈论机心的功能、内在的工艺,与财富共同增长的鉴赏力令钟表文化品位能够得以呈现。当全世界都惊叹于中国人购买名表的实力时,我们则要更关注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腕表。

    鉴赏力是一种微妙的力量,它不一定是在拥有的前提下显现,而是基于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在高级钟表品牌没有大举进入大陆市场以前,人们只是在支离破碎的信息中解读钟表文化,即使偶有人士佩戴名表,也更加倾向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外在属性,此时的名表成为一种工具,而内在的丰厚传统没有被挖掘和重视。随着品牌的大范围进入以及各类鉴赏会的举办,尤其是钟表信息的广泛传播,引导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名表,这也造就了一批非收藏家的鉴赏家,任何人都无法占有所有品牌的名表,但独具鉴赏力的人士却可找寻到最值得拥有的名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