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雅克.德罗(Jaquet Droz)的新品Hommage Londres1774系列里的L'Origine
Email珐琅腕表,作为品牌的完美传承,它不仅代表了精湛技艺,更是制表厂的身份象征:这一现代化的工艺杰作源于三个世纪的历史传承,尽显“大明火”珐琅独一无二的纹理和完美均匀的色调。作为雅克.德罗品牌的独家技艺,其珐琅工艺大师们充分发挥珐琅粉末的精致细腻和火焰的力道,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珐琅表盘。

名称起源
珐琅英文名为“enamel”,在我国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
在中国古代,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传来,相传珐琅最初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佛箖”,因此在珐琅的称谓上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在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称为“珐琅”。在1918-1956年间,珐琅曾与搪瓷是同义词。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作为专有名词,成为了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将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中西方对珐琅的喜爱
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刻为一体的金属手工工艺。在中国的元朝时期(约十三世纪中叶左右),掐丝珐琅的技艺传入中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珐琅的另一大支脉微绘珐琅也传入中国,同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还有西洋人进贡的怀表。
在四百多年前的瑞士,怀表只是贵族们的玩物,尤其是绘以珐琅图案的怀表,更是其中的上品。经常有人用一座庄园换购一块珐琅怀表。1837年登基,统治生涯长达64年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于1851年8月18日在伦敦举行的大博览会(Great
Exhibition)上选中了一只百达翡丽珐琅怀表并保留了将近50年之久,原因就是其蓝色珐琅彩饰与女皇陛下的瞳色称得上是完美搭配。
中国皇室可以说是世界钟表市场最大的买家,英国、瑞士、法国的各个品牌为了迎合中国皇帝的喜好,都设计出不少东方风格的钟表,这也就是相当著名的“大八件”怀表。
珐琅表的制作工艺流传至今,现代手表中,不少品牌继承了这份瑰丽的艺术遗产,像百达翡丽、雅克.德罗、伯爵、积家、江诗丹顿、卡地亚、昆仑、雅典为代表的一些品牌,坚持着珐琅表的制作。
未完 更多精彩请阅览《钟表》09年第四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