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比尔

标签:
【人文地理】文/王东祥图/张放文化 |
分类: 文化 |
比尔民居
比尔民居
在瑞士汝拉山脚下的小城比尔,人们为了计算时间,为钟表的发明和完善,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数百年的时光;白雪覆盖的山区的冬夜,钟表作坊的灯火,还在照耀着现代钟表工厂;小城上空回响了几个世纪的悠扬的钟声,还会再回响几个百年……
重访比尔
一个偶然机会,我又一次走进瑞士小城比尔。当我漫步在街头,小城一如往日的宁静、美丽。浓绿而蜿蜒起伏的汝拉山环抱着大半个小城。比尔偎依在山脚下,向前舒缓的展开,一直到比尔湖畔。一条输水渠从城中流过,清澈的流水和绿树给小城增添了不少灵气。小城不大,如果你绕城走一圈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够了。比尔建筑都比较古老,全城最高大的建筑是依山而建的几座教堂,教堂的塔楼远远就可以看见,所以在城里行走不用担心迷路。全城的教堂钟楼都会按一定的规律报时。常常使初到比尔的人,为这此起彼伏的钟声所震撼。地道的金属敲击发出的钟声在天空慢慢的散去,似乎觉得这钟声太古老和悠远了些。但是浑厚、有质感的钟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回想上次的比尔之旅,记忆中的比尔也是:悠远的钟声、美丽的建筑、温煦的阳光下宁静的街市。
饰满鲜花的小饭店
人文历史
色彩绚丽的雕塑
初到比尔,你就会注意到这个城市的名字是用德语和法语两种文字拼写的。比尔是瑞士极有特色的使用两种文字的城市之一。住在比尔的人都能说这两种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同时使用德语和法语与人交谈是极平常的,能讲五、六种语言,才能算得上懂外语。比尔从十一世纪起作为巴塞尔主教的领地,到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几个世纪里,一直设有审判场。至今,在比尔老城区还完好的保留着一个称之为林格的地方,它由一个半圆形的广场组成,广场中央有一座1546年建成的雕塑。站立的正义女神一手拿着利剑一手拿着天平,代表着公平与裁决。附近不远处还有两个小型的广场,一个伫立着建于1546年的骑士雕像,另一个则保存着天使保护羔羊免被恶魔吃掉的雕塑。所有这些大概就是比尔的悠久历史遗存了。当地人非常珍视这些历史的遗产,除了给予良好的保护之外,还独具匠心的营造着一种历史的氛围。在老城区漫步,那些带有拱形门廊的沿街楼房,具有典型的伯尔尼风格。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店铺的招牌、装饰图案都告诉你,从久远的年代以来就是这样。比尔最美丽的民居是在沿着山腰的上半城,红色屋顶的二三层小楼、立面歇檐式的造型、屋顶优美的天窗、烟囱,浅色的墙体和分割得恰到好处的窗口上,再摆上几盆盛开的姹紫嫣红的天竺葵和十色槿,在绿色的山坡映衬下,美丽极了。门前是干净的街道,少有行人和车辆。沿街的门饰非常丰富和别致,有的在门中央镶嵌一个精致的花环,有的雕成漂亮的草蔓状的花纹,就连门的把手和门前灯饰造型也那么丰富,各不相同。屋旁边的停车空地,也用方形石块砌成简单的图案,既实用又美观。在比尔漫步,感觉就像主人每天都精心打扮,盛装迎候客人的到来。
比尔火车站
卡天龙手表公司
其实真正使比尔出名的并不是美丽的风景名胜,因为对于瑞士这个美丽的国度,这些都太平常了。真正使比尔名扬世界的是钟表工业。初到比尔,大都首先看到的是,在教堂塔楼尖顶的右边不远处山坡上的那个冠有“劳力士”商标的工厂。在比尔散步,经常会不经意间,忽然发现一间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手表公司。使你都要不相信自己,会这么近距离的与这个著名品牌接触。
据不完全统计,以比尔为中心,在这个被称为汝拉山区的地方,从十七世纪开始就成为手表工业的摇篮。在这里诞生和培育了几十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手表品牌;例如欧米茄、劳力士、伯爵、萧邦、君皇、雷达、宝珀、摩凡陀、卡天龙……瑞士的钟表工业联合会也设在比尔。比尔是名副其实的瑞士钟表工业的中心。在这里,众多的厂商共同努力,编织着钟表神话,绘制着钟表故事的苍穹。每年从这里诞生着新的钟表设计理念、新的流行风格和新的生产技术,带领着世界的钟表事业发展,拓展着钟表产业疆土,引领着世界钟表消费时尚,成为世界钟表业界的朝圣之地。另一方面,在钟表悠久历史的天空下,这里拥有最坚定的对古老而传统的制表艺术的坚守。在明亮洁净的现代化厂房里,大师们用自己制作的手工工具旷日持久的进行零件打磨、抛光、机心装配和调整,似乎窗外依然是几个世纪前白雪覆盖的汝拉山区的田野农舍。他们辛勤劳作,并不知道手中的这件艺术品的使用者和拥有者是谁,也不知道它将流向何方。但他们坚信,机械表是有灵魂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手工制作的费时费力,更在于一丝不苟的心力投入。复杂的结构、巧夺天工的制作技术和优雅经典的外形,超然于时间的流逝,它不受时尚潮流的影响,坚守着钟表最后的尊贵。艺术品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从艺术本身找到了接合点。
比尔是钟表工业最璀璨的一片天空,依然为人类贡献着奇迹。在人们谈起新千年来临之际,瑞士的钟表大师完成了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塔钟的神圣维修工程时,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美丽的比尔街道
从城中心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比尔湖边。穿过一片宽阔的草地站在湖边回望比尔,就更为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倾倒。比尔湖与纳沙泰尔湖相连,形成于冰河时期。湖水清澈,湖边的山坡上遍布葡萄种植园。远远的可以看见,湖中有一个由对岸延伸过来的半岛。这就是著名的圣彼埃尔岛。在1765年的秋天,被迫离开法国的卢梭,曾在这个岛上住过一段时间,他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中写到:“比尔湖比日内瓦湖更野性,更浪漫……两者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比尔湖比日内瓦湖看起来更亲切。”他在这里只居住了一个秋天,计划写作《圣彼埃尔岛植物志》的调查工作尚未完成,就被伯尔尼当局下逐客令离开。据记载,在十八世纪,比尔湖的水面比现在要高两米左右,湖面比现在要宽阔,岛离陆地更远也更荒凉。现在,圣彼埃尔岛已成为一个度假的地方。当年卢梭居住的房子被完好的保留下来,楼下改为餐厅,楼上卧室供游人参观。
在我们离开比尔的那天,比尔正准备举行艺术节,广场上搭起了许多的游乐设施,沿街的店铺都把商品摆到了人行道上,街上一下子多了许多小孩和大人,人们坐在沿街摆放的餐桌旁,沐浴着初夏的阳光,一边聊天,一边喝着啤酒,孩子们则在旁边玩耍,整个小城都沉浸在欢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