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提前两周通知,官方网站没有详细标准。第10周和第11周的体测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议论。为了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疑惑,《体育校园》采访了体育部书记张玲玲老师和体育部副主任李树旺老师。
http://s8/mw690/001IO3ebzy6EIe7ff0377普及习惯" TITLE="【体测风云】专访体育部:监测状况缘起:多方关注,多重目的
首先,李老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体测的相关信息。“教育部每年都会对全国高校进行评估,是否进行体质测试,体质测试的成绩如何都要列入评估内容。”李老师说。据悉,首都各高校体质测试的结果要上报北京市教委,教委会对成绩进行排名并在全市范围内公示。此外,体质测试还有督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作用,从而指导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改革。“近些年国家对体质测试逐渐重视起来,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不仅会派专人到各省市监督体测,还要从各省市抽查,并对学校排名。”另外,李树旺老师还指出,今年的体测工作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高度重视,最终的体测结果将进行全市范围内的排名。“所以总的来说,通过体测我们希望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二是更好的贯彻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目的:收集数据,制定标准
http://s16/mw690/001IO3ebzy6EIe7Z9FR0f普及习惯" TITLE="【体测风云】专访体育部:监测状况对于体测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李老师也做了相关解释:“这次的项目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两个部分,身体素质部分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运动能力部分男女项目设置不同,男子有握力、立定跳远和1000米,女子则是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800米。各个年级的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没有差别。”对此,学校体育部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测试的学生数量太大,我们老师要手动录入体测成绩,所以要汇集全校的学生信息,拖的时间比较长,通知得有些仓促。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张玲玲老师也表示:“根据教育部的安排,这次体测改动很大,同时体育部师资力量也有限,提前两周通知大家确实有些紧迫。”
实际上,根据教育部今年最新的规定,体质测试项目的改动很大,测试主要的目的是收集、上报数据,重新制定标准;而对于学生们十分关注的成绩是否与评奖资格挂钩的问题,李老师回答:“文件上要求挂钩,不过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还要和相关部门协调。今年测试主要是为了制定新的标准,测试成绩的处理方式还有待新文件中的规定。”在这里李老师强调,体测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很多环节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体测是整个学校的事情,最终的数据会影响到学校综合评估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整个学校层面来研讨这个安排该怎么实施,也希望得到其他部门的通力配合。”
李老师同时补充道:“我们允许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凭借相关凭证申请免测和补测。”据李老师介绍,体测成绩50分以上均为及格,每人每次有一次补考机会。而是否肄业则要根据公式计算,总分低于50分按肄业处理。张玲玲老师也指出,这次体测主要是为了明年的体测改革提供依据,希望广大学生不要过于担心。
http://s1/mw690/001IO3ebzy6EIe94bao60普及习惯" TITLE="【体测风云】专访体育部:监测状况意义:难言全面,可谓有效
对于体测的意义,李老师给出了他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体测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监测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指导以后的教学改革。实际上社会上前些年对于体质测试的效果有过争论,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说目前的体测有很多缺陷,但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了。”
张玲玲老师在谈到体测的意义时,举出了一个令人感觉有点无奈的例子:西区篮球场原先21:30关门,由于同学们要求健身的呼声很高,篮球场被延迟到22:00关门;但新时间实施第一天,学校就接到了品六女生“打球影响休息”的投诉。张老师说:“在我看来,体育和学生工作是有很强相关性和互补性的,我们可以通过体质测试的结果调整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课程和设施。实际上体育习惯的养成必然会有一段强制性的过程,体测虽然是一种强制性活动,但毕竟会督促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http://s4/mw690/001IO3ebzy6EIea9tETf3普及习惯" TITLE="【体测风云】专访体育部:监测状况措施:努力吸引学生参与
实际上,体测本身仅仅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缩影。李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体育实际上承担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它要为之前中小学教育中忽视体育教学的情况‘补课’,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终点站,大学体育承担着为学生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使命。因此,大学体育承担的任务很重,意义和作用都很大。”
张玲玲老师说:“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里面,体育长期都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科,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普通同学的态度。我和学生们一起上过体育课,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很懈怠,这可能也是学生在大学常有的对待体育的心态。所以体育部也一直在努力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此外,我们以后也会增加体育课的种类,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要。另外,体育部也将举行校内各个体育社团的展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现场报名。”据张老师介绍,体育社团的展示将于本周末在教二草坪开展。
建议:在坚持中培养乐趣
http://s10/mw690/001IO3ebzy6EIebRnXH19普及习惯" TITLE="【体测风云】专访体育部:监测状况采访的最后,两位老师分别给出了他们各自对学生的建议。在张玲玲老师看来,跑步、游泳等等形式既经济又有效,适合同学们开展。张老师说:“记得我在人民大学上学的时候校园里还有晨跑,一开始自己也有些抵触,但慢慢地随着锻炼,就养成了这种健身的习惯一直坚持至今,我个人也从中受益良多。其实我个人理解同学们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但是体育锻炼在一开始肯定是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个时候需要大家自身的坚持,养成健身的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我建议学生们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场地锻炼,把体育锻炼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李老师则通过一句话表达了对大家的鼓励:“体育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一定是快乐的。虽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很劳累很幸苦,但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这个结果一定是快乐的。”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李老师和张老师都提到了体育真正的价值。“体育是和生活相关的,培养对体育的热爱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希望大家能一直坚持体育锻炼,真正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
■文/本报记者 温丰泽
■图/青人摄影 周昳雯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