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茉莉讲古 |

引子:《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八十回脂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不带评语的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茉莉和大多数普通读者一样是从程高本系统的《红楼梦》开始阅读,但是对于喜欢《红楼梦》而且想进一步研究的人来说,脂砚斋版本的无疑更加权威。一度,茉莉不能理解一辈辈的学者试图从脂批的字里行间发现吉光片羽揭开脂批作者之谜。这有何难?难道批者是男是女还用费很多脑细胞?口吻、文风应该不难判定“脂砚”或者说“脂砚斋”的性别甚至年龄、身份啊!显然初时茉莉把问题想简单了。“脂砚斋是谁”乃红学黑洞,至今茉莉趋向把脂砚斋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脂砚斋,应该视为一个集体的笔名,包括评家脂砚、畸笏叟、杏斋、棠村、梅溪、绮园等。

图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跨越时空,爱屋及乌,茉莉钟意曹雪芹《红楼梦》进而视脂砚斋、畸笏叟为知己,无论他们是谁、是男是女)

图二(《石头记》署名脂砚斋)
一、作者说。这个说法最初是由胡适提出来的。胡适本来推崇堂兄弟说,但是在多年的研究后却又推翻了自己提出的假说。理由是书中对典故词语的解释都是作者在自己写书的时候留下的注释,而且很多体会感言都像是作者本人的有感而发。胡适根据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的“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这一批语认为,由于凤姐不识字,点戏时自须别人执笔,而宝玉是最具这个资格的,故此断定脂砚斋即是宝玉原型,是《红楼梦》的作者。但这与他此前考证出的曹雪芹是宝玉原型和小说作者的观点相矛盾,为化解这一矛盾,胡适据第十六回的“借省亲事写南巡”等批语认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一人,是曹雪芹化名:“现在我看了此本,我相信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脂砚只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其为作者托名,本无可疑。”“红学”大家俞平伯也推崇这种说法。
二、妻子说,即“史湘云”说。提出“史湘云”说的是周汝昌先生。其实这个史湘云并不是书中的那个史湘云,而是曹雪芹的妻子。曹雪芹根据自己祖上的故事写出了《红楼梦》,而在先前的铺垫中,可以得知的是宝玉家破人亡出家当了和尚,众女子只有史湘云没死,嫁给了宝玉。所以推断出曹雪芹和他妻子一人写书,一人做评,也即“一芹一脂,余二人也。”周先生从脂批中挑出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遂认定脂砚斋是女性。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一条行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同回宝玉一句“多情小姐同鸳帐”惹恼黛玉,其旁行批云:“我也要恼”。周先生认为“断乎非女性不合”,“又是个女子声口”。他认为脂砚斋是小说中的史湘云,并猜测其后来与曹雪芹结为夫妻。

图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史湘云,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
三、叔父说。清代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脂砚斋评书时常常引用佛经,还曾透露自己一边读佛经一边批书,而曹雪芹的叔父曹頫不但亲身经历过曹家最辉煌的年代,而且据传在曹家被抄家之后,曹頫就出家做和尚去了。所以“脂砚斋”才对以曹家为原型的《红楼梦》如此的熟悉。庚辰本第十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脂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据此:脂砚斋呼元春为先姊,而元春形象又是以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为原型,这样推算,脂砚斋当然该是曹雪芹的叔辈了。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记载,曹雪芹告诉敦敏:“借家叔所寓寺宇……”说明曹雪芹之叔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和尚住在寺庙称为“寓”,可知曹雪芹的“家叔”是个和尚,而脂砚斋正是一边念经一边批书的,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脂批:“呆兄亦有此话!批书人至此,诵《往生咒》至恒河沙数也。”因为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这也佐证了裕瑞“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某人”的说法无误。一般认为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頫为其叔。
四、堂兄弟说。在《红楼梦》成书的年代,除了脂砚斋批书之外,还有畸笏叟也很出名,在一条批语中,畸笏叟曾说:前批知者聊聊 ,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将曹雪芹、脂砚斋并列成为“子”,自称老叟,可以看出,曹雪芹和脂砚斋为关系亲密的同辈人。还有在其他的评语中,脂砚斋和曹雪芹不约而同的都对曹家先人的名讳避讳。在古代,只有带有血缘关系的后人才会对先人的名字予以避讳,从这一点看出脂砚斋可能也是曹家后人,因而有堂兄弟一说。

图四(脂砚斋手抄本)

图五(脂砚斋评本)

图六(脂砚斋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图七(曹雪芹画像)
让我们尽其所能地还原曹雪芹,靠近这位带给我们爱与温暖的文学家。同处一代的诗人潘德舆,曾撰文记录了他目睹耳闻的雪芹的生活状况无衣、断食、寄住在朋友家里。破屋“茅椽蓬牖”、屋内“瓦灶绳床”,除了一桌一凳,别无他物;他每夜挑灯写书,无钱买纸,便将旧皇历拆开,在背面书写。
裕王是雪芹的朋友,他在《枣窗闲笔》里惟妙惟肖地写出雪芹的相貌形神雪芹身胖,头额宽大,面带黑色;他善于谈吐,会讲故事,常常使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捧腹大笑,笑断肚肠。他幽默风趣,出口成章。
几乎所有雪芹的友人,都不约而同地写出他的神采和禀性:潇洒开朗,善良如水,一身不羁的傲骨。他最喜爱画“石头”,从朋友敦敏给“石头”画的题诗,可见他的凛然浩气:“傲骨如君世己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苦难时常降临雪芹头上,妻亡子夭等等。在那“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著书岁月,茉莉心怀慈悲:惟愿脂砚乃如花美眷,伴雪芹渡似水流年。

图八(红学家周汝昌)
谨以此文向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