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香

(2011-02-22 12:49:49)
标签:

吴铁

老山

f14

路祭

哀辞

分类: 独孤之旅
 百度【新香】:檀香的一种。
  关于新香,有三种说法。   新香说法一:檀香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南部、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印度老山出产的檀香品质优良,固有“老山檀(老香)”之名,而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所产檀香其质地、色泽、香度均有逊色,称为“新山檀(新香)”。   新香说法二:刚刚砍伐的檀木常带些腥气,所以制香时往往先搁置一段时间,待气息沉稳醇和之后再使用,名为“老山檀”,而砍伐之后随即使用的称为“新山檀(新香)”。   新香说法三:老山檀是树龄较老的树,而新山檀是树龄较年轻的树。当然也有一些檀香树的品种不一样,香味也不一样。但是,老山的味道会相对来说不叫浓,而新山(新香)会比较清淡!
    显然这【新香】不是大冶地区的民俗【新香】.
       再百度【新香】,进入‘静影沉璧’的百度空间。【香火缭绕中的思念】第一句便是:“我老家西长岭有一个习俗--------------烧新香。烧新香是一种家祭形式。在老人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子女亲朋一定为他烧新香。以此寄托人们在新春佳节对老人的纪念和祈福。 ”
    这习俗与我们这里倒也相似。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9c47111daed79f2.jpg
 
【新香】与【新香】【馨香】同音,本帖原准备以【心香】为名的。
在大冶地区,大年初一打开房门就要去正堂屋给祖宗拜年,然后给父母拜年。
大年初二是给旧年的亡人拜年的专用日子,活人谁也不敢占用的。所以大年初二这一天走在路上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拜年”,大年初一没进去的人家初二你千万不要企图进去。
一大早就去了吴铁港。吴铁港离殷祖大概半里路,是殷祖肖姓七股太公坟所在地。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47596000f537146.jpg
阴阳先生说这地是【天鹅孵蛋】。本来这一带肖姓应该有八房的,只因为在太公落葬的时候,八仙不相信阴阳先生说的那样神奇,揭开了底下的青石板,结果一只天鹅腾空而去,这里的肖姓也就只落得七房人即七股人了。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ec18558c3e98efb.jpg
在这里还有所谓“肖七曹八尹老三”的说法。又说“肖曹一家人”“肖曹不开亲”云云。
肖姓的人说肖家与曹家是共一个太婆的,说南峰大塘尹的尹姓是因红巾军之乱被迫改肖为尹的。
但细问下去也不见得能看到确切的记载。
历史,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过去的事就如同这漫山遍野的竹木看似在眼前却始终不能给我们以单一的答案。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3dc1fa8200d2f8f.jpg
岳母是腊月十六去世的。
恰恰也是在那天,一场等候已久的雪来了。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d37b4f79fe8f18c.jpg
很喜欢有关雪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大年初三。我,老婆,老婆的奶奶,还有扛着我儿子的小舅子一行人踏着皑皑白雪,从吴铁港步行到田铺董。一路上唱着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里的一首很好听的歌:尘缘散尽,一生漂泊总不平,到头时无晴也无雨。。。。。。记不清歌词,但那歌名就叫【八月桂花香】,说的似乎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事。
如今,老婆的奶奶已经迈着裹了的小脚走远了,走到世界的另一边去了。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0d663fde17df33e.jpg
当然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踏着没膝的积雪上夜班。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的时候下雪了,那样一家人就可以围坐火炉前吃苕壳子吃蚕豆吃花生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了。
这一切已成往事,只可回忆不可触摸了。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c94ec4c5d40c1c8.jpg
美好的东西总是与我们渐行渐远。
我很喜欢养些小动物,猫啊狗啊。可惜它们总是不断地与我分手,不管我舍得不舍得,到了去的日子,它们无声无息的径直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独自无限的伤感。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7a97334a645b11c.jpg
就像这漫山遍野的雪,在夜里悄悄的来了,又在太阳地里悄悄的去了,不留些许痕迹。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9b8e50945aede44.jpg
这一次,我病了,发高烧。老婆说我是在雪地里乱跑受了风寒。一双新皮靴极湿的。当我盖着厚厚的被子打寒颤的时候,儿子和媳妇帮我烤了老半天。
在大冶话中,有几个称谓要注意。比如“媳妇”指的是“儿媳”。“老婆”不叫“媳妇”,以前叫“堂客”,“屋里的”,还有的叫“细老货”,也听一些老人哭“姊妹人”,或许也是夫妻的互称。称“父亲”为“爷”,称“祖父”为“爹”,称“叔父”为“细老子”。。。。。。
我想这一次或许是“病雪”了,或者说是“伤感”了。
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总是弃我们而去,如何不病!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898c781c44cace1.jpg
一直住在乡下的八十四岁的岳母去年住了好几次医院,十二月那次住的时间最长,感觉也不是很好。躺在中医院的病床上难受得夜以继日的大呼小叫,把隔壁病床上的一位病人给气跑了,他说我这么严重的病都没哼半句。。。。。。岳母全然不理会继续咕嘟着:要落星啰!
地下一个人,天上一颗星。果然是要落星了。岳母出院后在我家住了十多天就坚持要回家,回家十天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她的遗像竟然就是这次住院的时候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给拍的那张,谁相信,谁知道!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85d7baa085479fe.jpg
十二月十六去世,老父老母的,在家多放了几天,二十入墓,二十四出堂登山。
二十的那天赶阴阳的老先生早早的来了,帮着写联子。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5ffb25f1607e5d4.jpg
吴铁港只有几户人家,尽管平时人家之间为些鸡皮蒜毛之事总有些结结驳驳的,但遇到红白事不等主家吩咐总是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前来帮忙。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a105012db70ad8c.jpg
阴阳先生这段时间生意很好。小舅子看了几处,但最后还是依了阴阳先生的主意,婆媳作伴。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7b3ca1a28a77759.jpg
小舅子从三溪请来了乐队。
二十三的晚上,道士要做法事。老婆伤心伤意的哭灵,哭得人心酸酸的,不是滋味。
从未见过外人哭灵的,这次见到乐队的一位一本正经的在灵前嚎啕大哭。二舅子一感动,百元票子就扔下去了。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2708e36e65294f0.jpg
 
道士做到散花那一段时,我们将事先剪好的大乌龟小乌龟嘻嘻哈哈的贴在他的背上。这是风俗,做白喜事,都有这么一闹的。只是我不懂,以为这段只是逗大家开心。结果好多一角的硬币就投进去了。道士事后不高兴了:最少得投一块的硬币嘛。老婆大人她是知道的,所以最后她扔了一张十元的。
二十四及早四点多,简单的吃了一碗面条之后,我们一行人就陪伴着岳母奔大冶殡仪馆而去。两乘摩托上绑着招魂幡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头,接着就是燃放鞭炮扔买路纸钱的车,再就是安放灵柩的车子,乐队的车子走在最后,数辆坐着亲朋好友的车跟在中间。
这一天火葬场的生意大发啊。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亡者那么准时的紧跟着灶神赶赴天国。
回到吴铁港已经是早上八点钟左右了。我坐在前面的车上,远远的望见守候在村口的人们及时点燃了烟花。当烟花腾空而起时,我的泪水却情不自禁的喷薄而出:岳母,我们回家了。
又吃了一顿面条。八仙将岳母骨灰装进棺材,天空阴沉下来了。气象台预报这天又将下雪。
这里的风俗是吃饭之后登山,登山之后除去孝服,亲朋好友不再落屋各自回家。因此追悼会在正餐后举行。由于岳母生于冯家,抱养于石家,所以盖棺用了太家婆党张家的被子。
照例先是孝子唱哀辞,不会唱照念也行。主持人问各党亲戚谁还有哀辞的,岳母娘家的嫡亲侄子就上前致哀辞。奇怪的是孝子贤孙都是跪在地上读哀辞,而主持人却让岳母的侄子跪在椅子上唱哀辞,想必这是一项特殊礼遇。唱的人鼻涕眼泪横流,跪在地上的孝子贤孙泣不成声。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61e08c776d5aace.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a601076cfa63863.jpg
  
追悼会结束,八仙抬着棺木开始登山的路程。选好的墓地就在屋后,但路线却不能这样走,得从村口出发,经村子的上首绕老大一个圈子,多走几倍的路程。一方面也许是想让亡者再多走几步家乡的路,一方面是为了路祭之便。按这里的风俗,路祭是女儿的特权,是必须的。第一个做路祭的是岳父同母异父的妹妹。一行人就这样停在殷祖通往南峰的大路上。黄明久的老俵上前致哀辞。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eac3dec5ea239fe.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0d0b6344edd20c3.jpg
  
路祭是必须的,买一条烟,一提罐头,一叠纸钱三根香供奉于灵前。香烟罐头归八仙享用,纸钱与香当场焚烧,写满哀辞的稿纸在宣读完毕之后立即焚化。
第二个路祭是姨姐父。虽说路祭是姑娘必须做的,但上前跪在灵前读哀辞的似乎只能是男人。姨姐父没念过书,奉上供品之后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也算是做过路祭了。
我排在第三个路祭。我将地点选在山下的田中。过了这里,就真的是行走在上山的路了。
有一段路很陡,很难走。扶灵的人也很多,挤在一起搭着手。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8685ae6e6e83b2b.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a5a7e304a6a502e.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f918e06308fd311.jpg
  
在大冶的一些地方,女人是不能随同灵柩上山的。但这里的风俗似乎不同。
吴铁港是个很小的村子,和另外一个同样是很小的村子道士庄共八仙。每逢丧事,每村各出四个男包脚,两个女包脚。谁做包脚是事先已经规定了的,你做不了也得做,当然你实在做不了还可以花钱请人代做。这天做包脚的人看上去现在还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ef4863215e6b679.jpg
途经岳父的坟地。三舅子的妻子跪在坟前哭泣着,乞求她的父亲保佑她的儿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96a8dcf36969b1b.jpg
进入村后的树林,岳母的孙女婿最后一个做路祭。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d1f0854061dca94.jpg
这里的山林好啊。当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里。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dcc2ad7abd3545d.jpg
岳母一生勤苦。这山她每天都要走几遍,如今她终于安歇在青松翠竹之下了。世界的另一边听得见树上鸟儿婉转的啼声吗?岳母去后,这满山的枞树须子还有谁时不时的来扒几担回家做饭炒菜吗?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04e59b096735e4a.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ceb51c87a453c9f.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82a79b0b24e9bca.jpg
  
岳母的墓地紧挨着她的婆婆的墓地。初来咋到的,在那边,婆婆也好为她引荐啊。细美爷在她母亲的坟前拜倒抽泣:依吔。。。。。。【依:大冶方言中母亲的称谓】。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aa11d8d85f92db5.jpg
 
除去孝服,亲朋好友各自回家。八仙留在山上继续打井,道士也得在傍晚主持烧灵屋。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d4c1c3316cc16ea.jpg
记得以前大年初二去新香的时候,似乎主人家是在堂屋中布置供桌。但这次不是这样。鞭炮,香,纸钱,蜡烛都奥放在岳母的墓地。一行亲朋好友都在墓前给她老人家上香。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376f13430db38c9.jpg
我守在墓前,看着烛光,看着燃烧的纸钱,看着供品:岳母,以前您来大冶总是落我们家的,如今,在那边您还适应吗?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58c3f94f465660d.jpg

 
安眠在九泉,忽然我想起,那些在阳光下消逝得无影无踪的纯洁的雪是不是也隐藏在这里,那些离我远去的美好的追忆是不是也潜伏在这里?我独自行走在大冶的土地就是为了寻找这些吗,我一路平安的行走是不是你们在暗中护佑着我?一定是这样。我想。
儿子和几个年轻人去龙泉寺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美丽爷【爷:这是殷祖一带对长辈女性的尊称】。在西凉亭看到一起车祸,在城里看见打的的。
回到现实,心香依旧。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20c7862bf151b73.jpg



http://bbs.zaidaye.cn/attachment/Mon_1102/72_416_a52efc1f10c465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到南山头4
后一篇:攀龙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