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年说虎

(2010-01-17 09:14:02)
标签:

教育

分类: 知识集锦

度举世无双,奔跑速度更是迅速每小时可达 80公里,老虎的飞奔,跳跃,慢动作潜行,伺机出击,一整套猎食技巧极富机智与节奏感。老虎古时称“於菟”又称“山君”,具有王者风范,素有兽中之王的美誉,威称神武、可王可霸,属猫科动物,威猛大气,沉稳自尊,雍容华贵,令人生景仰之情。老虎之美,具有无可替代的震慑性,它体格庞大,全身皮毛纹黑黄相间的条状,生活于深山草莽之间,捕食动物,善奔跑跳跃,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特别是虎前额上的斑纹恰如汉字的“王”字,似乎百兽之王的虎,是天命所命,权威更加不容质疑。

俗言猫为虎舅,历史上曾有一段公案,千年无人为之平反。从古到今人人都说,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谓之“留一手”,“留一手”之说不过满足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世俗观念,不足为凭,其实娘舅教艺没有藏私,猫在人间,呼冤千载,由于人不识猫语,无人理会,无人认知而已,加之一代文豪鲁迅也这么说,让人深信不疑。但据我国动物研究权威部门试验证明,老虎会爬树,不过由于自身体重,爬不高而已,非猫留一手也。今天千古沉冤应该平反昭雪,以正视听。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与十二地支的寅相配,“寅”字恰如一头迎面而来的猛虎形状,威风凛凛,虎视眈眈,,甲骨文最初的“寅”字如箭矢,据《说文》中解释:“寅”字表明春之将至,阳气上升,虽然冻土也一定能破土而出,“寅”字配虎正表明阳刚之威不可挫。虎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权力,力量和高尚威望的象征,自古君王敬之为神,祈借神威,以保国泰民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古代现存虎符有三,一是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字,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王符乃敢行之。”二为阳陵铜虎符,藏上虞罗氏,长汉建初尺四寸许,左右二股胶固为一,文字十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实是秦虎符也。三上虞罗氏藏铜牌一,上端文隐现起作虎首,首下有孔,以便佩戴,孔下蒙古文一行,两面同。”即元代之虎符也。脍炙人口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重要作用。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以虎将、虎臣、虎痴等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来虎将也成了勇将的通称。唐王李世民称赞薛仁贵为“骁将”将他喻为勇猛的虎将;三国时,汉中王刘备册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曹操曾赞许褚为“虎侯”“虎痴”,可以看出曹操对其的喜爱,待许褚死后葬入曹家祖坟,可谓荣耀之极。就连明代魏忠贤窃权后,群起附之,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龙、倪文焕号为“五虎”,借虎壮威,实际上东施效颦,辱没了老虎的神威,给后人留下了笑柄。在文学、绘画、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许多战将被说成是天上白虎星转世,如薛仁贵,罗成,狄青,均是天上白虎星下凡,帮助有德的君王保家卫国,屡建战功,威名赫赫。白虎还有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被人称道。山东,山西一带如今仍有“龙生虎奶鹰打扇”的传说,据传大富大贵之人降生后,都受七灾八难,但神仙保佑他长大成人,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汉代的项羽,北宋的包公都是由于出身是十分怪异,被父母抛弃后,吃过虎乳而成为一代名人,印证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神话传说。寄托了老百姓对他们的爱戴和崇敬。古代文人用虎的故事赞扬虎不倚强欺弱,虎能仗义救人于危难,虎还会为经邦治国之才,文韬武略之士守墓,例如汉代张骞之墓,霍去病之墓,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墓前均树有石虎,卧虎呈一种蓄劲待发之姿,以伺机腾身前扑,寓动于静,气势威猛,其间日月轮转,朝代更迭,只有猛虎威严如当年,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无怨无悔,忠实履行着自己守卫职责。

历代画家、诗人对虎更是推崇备至,赞虎的名句很多如:“卓立云峰顾盼雄,搜襟千载大王风”;“一啸风生谷,睡卧草木惊,此君深隐处,麋鹿尽无声”这些赞美之句将虎与君王并论而称颂。 由于虎具有高贵、威猛、雄强的天性和凛冽浩然之正气。历代题画虎的诗句还有:“威名久与睡狮同,此兽眈眈在眼中,试问睡狮谁唤醒,一声长啸振雄风”;“从来战斗与龙争,草泽谁甘困不鸣,漫道风候班定远,还须入穴建功名”;“登高一啸阔无边,猛气横飞欲山天,但见扶桑红日起,眈眈极目逐雷前”;“攀千峰雄志长在,渉万壑浩气永存”可见,虎“善养浩然之气,其气也至大至刚。”古代画虎名家很多。有包贵包鼎父子,辛成工,赵邈龊、光元鲲等。特别的光元鲲画猛虎更是神龙活现,力超古人。《雄风》写虎从危石险涧中健步跨过,面目威猛,龇牙咆哮,仿佛声震山谷,其势凶猛,直逼画外,颇有“高崖才发啸,绝壑自生风”的狰狰猛气。老虎毛皮柔顺,斑纹突显,骨气内蕴,足下山涧溪流猛湍,危石险绝,衬托着猛虎不为困境所阻隔,天地任我游的豪迈气势。

几千年来,虎文化渊远流长而独有的魅力,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和内容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遍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具神灵的崇拜造型特征。可见虎文化的普及上自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城乡井市、庶民百姓和三教九流,实可谓历史悠久、传承日盛。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汇集生成了虎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成为趋吉求福,,辟邪驱灾的像征。在漫漫的文化长廊中,形态各异的虎器,包含着迷离复杂的语义,令人欲说不休。民间仰其虎威,借虎威保佑全家平安,子孙康健。又惧之性鸷力猛,锯牙鈎爪,既恐避之不及.历代贤者或诗文或书画,褒贬不一,何为,盖虎为王,王者行事必有大得或大失也。虎的形象经过千百年来,民间智慧的再创造,逐渐除去了凶残暴戾的一面,人们不仅知虎,爱虎,并赋予虎人性的品格和人文精神,使虎变得活泼可爱,虎虎有生气,成为人们的好伙伴,孩子的好朋友,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儿时孩子出生到长大父母给孩子们穿虎鞋,戴虎帽,着虎肚兜,睡虎枕,拜虎神,祈求子孙们生龙活虎,虎头虎脑,虎位高升,其风俗由东汉开始到如今长盛不衰。民间喻虎为福神,驱邪遂魔,是镇宅主神,在除夕正厅悬挂取名《镇宅神虎图》,上方有一大红印,印文为“镇宅神虎”“太山神虎”“当朝一品”并题诗有“神虎下高山,除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虎是兽中王,除邪到下方,贵府请了去,万事大吉昌。”“猛虎雄威借山林,啸吼如雷惊鬼神,始皇敕封山王兽,持守广镇聚宝盆。”镇宅神虎在北方各省尤为盛行,总之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虎的形象随处可见。

生肖属虎的名人有许多,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有一代清主福临;有创造奇迹的张衡,有“正始之音”三国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阮籍,有“医中之圣”李时珍,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清代学者思想家爱国主义者魏源,有民族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有彪炳史册的的名臣武将,屈原,诸葛瑾,史可法,翁同龢,石达开;有豪杰俊迈的诗人张九龄,高适;有文学学术领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寅,文徵明,仇英,归有光,朱茸;有近代汉学家外交家伍廷芳,罗振玉等。我喜摭拾闻,记掌故,虎年说虎以博家乡故人一笑。

又是一年匆匆过,一转眼,已丑牛年过去,庚寅虎年来到。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云从龙,风从虎,“怒吼千山震,一鸣百兽惊”。吊睛白额,仪容威猛,骨骼雄健,花纹斑驳,睥睨大千,王者之风。单看成语,虎视眈眈、谈虎色变、放虎归山、骑虎难下等等,就让人生畏。不过人毕竟是万物之灵,也不必谈虎色变。武松景阳岗上打死老虎,被称为打虎英雄。刘基有一文《说虎》说虎的力气大,又有锋利的爪牙,反而被人捕杀,是因为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力,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然招致失败。更有甚者,冯梦龙在《今古概潭》中讲述一则黠猱媚虎的故事。狡黠的猿猱谄媚讨好老虎,最后置虎于死地。小小的猿猱都能把虎置于死地,何惧之有。如今,虎已濒临绝迹,列入世界一级保护动物,别说打它,连老虎屁股也摸不得。据说全球野生老虎不过百只,如果我们不好好加以保护,恐怕孩子将来只好照猫画虎了。

关于虎的传说流传久远,相传在上古时代,灾难突然降临人间,剩下伏羲和女娲,为繁衍人类,伏羲以草帽遮面,女娲装扮成老虎,以滚磨为媒,结拜成亲,才使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下来。《山海经》中讲诉了关于老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有一片桃林,看管桃林的是神荼和郁垒两兄弟,他们力大无比技艺高强,驯服山上的虎群,来共同守护枝繁叶茂桃林。又到了收获季节,一群恶鬼结队冲上山来,想要霸占成熟的桃子。兄弟俩率领群虎奋起反抗,哥哥用桃木棍将恶鬼击倒,弟弟用苇绳将恶鬼绑住,让老虎将恶鬼吃掉。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传遍人间,被后人尊奉为门神,老虎也威名大振,成了恶鬼的克星,成了人们心中的保护神。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锉锐,噬食鬼魅。”说的是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威猛、坚强、勇敢,专食恶鬼。

自从龙被皇帝垄断,成为天子的象征,虎却降临到了民间。虎在民间不再令人生畏,而是有亲切感。人们把对老虎的信仰和崇拜,转变成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寄托,有能降服“五毒虫”的老虎,保佑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不会受到邪恶的侵害,人们更希望孩子长大后,顶天立地的能像老虎那样威猛刚强。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中,虎的艺术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农村,小孩儿一出世,过满月,便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地被“虎”包围了。头上戴虎头帽,脚上穿虎头鞋或连脚裤,脖子上套虎围涎,胸前系虎肚兜。孩子铺的是绘有虎形的褥子,盖的有虎形的被子,枕的虎形枕头,供孩儿玩耍的布老虎、泥老虎, 还有虎头帽,小孩往头上一戴,显得虎里虎气,更加稚气可爱。布老虎诙谐、圆厚,则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最亲密的伙伴。虎头帽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冷时戴虎头风帽,热时戴虎头圈帽。虎头帽和布老虎都采用绸布缝制,然后饰以绣花、布贴和绒花等材料,有的镶有多种银饰和铜饰,有的还缀上锢小龄铛。人们把虎作为进取、吉祥的图腾,希望自己子女茁壮成长,将孩子取名“虎仔”、“ 虎妞”; 形容孩子活泼可爱称“虎头虎脑”; 形容男人壮实称“虎背熊腰”; 形容胆量过人叫“虎胆英雄”; 称作战勇敢的叫“虎将”。 由于虎与“福”、“富”谐音,寓福运临门,富贵盈门,财源亨通之意。相传财神宋公明得富贵时有神虎相伴,可兴财运,聚财气,纳百财而不损。虎置于室内阳水旺处可乘天运,福财两旺;置于座椅后案几之上,可镇基业,遇事由贵人相助。虎受人们喜爱,常入诗入画。宋代梅尧臣:“人烟将近邻,松竹不知秋。夜虎林间啸,溪泉舍下流。”清代金志章:“双睛睒睒射惊电,耸尻竖尾如竿枪。咆哮踞地地欲裂,百兽走匿山魈藏。”画家经常画虎,冯大中笔下的虎温而不善,细而不腻,工而不匠,达到了“精神合一,物我两忘,出神入化” 的境界。人们还有人家厅堂中悬挂虎画,以驱逐邪恶,趋吉避凶。虎行走在雪地上也是很美的,有一联描写道:“虎行雪地梅花五,鹤落霜田竹叶三”。 总之,老虎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勇猛吉祥、驱魔避邪、生气勃勃的象征。

不过也有用虎来形容人不好的一面,比如,工作不认真,就说“马马虎虎”; 做亊有头无尾叫“虎头蛇尾”; 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称“狐假虎威”,“为虎作伥”; 形容外强中干称“纸老虎”; 听不进意见,叫“老虎屁股摸不得”; 形容苛捐杂税,叫“苛政猛于虎” 等等。近年来,虎的名誉也遭贬损,比如,“打老虎”,居然把威风凛凛的老虎与龌龊的巨贪联系一起;“周老虎”,把老虎与造假者扯到一块;至于学费、医药费、房价“猛于虎” 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更使虎蒙受不白之冤。这些都是人折腾的,于虎何干!

虎年象征着力量、威武雄壮、生气勃勃、福虎如意。祝愿虎年,孩子们个个虎头虎脑,青年人生龙活虎,虎虎有生气!事业上龙腾虎跃!祝愿祖国,雄立天下,虎步龙行,如虎添翼,威震八方,虎气冲天!

在十二生肖中,虎位列前三。就动物的威猛程度来看,除了虚拟飘渺的龙外,其他动物应该难于与老虎匹敌。

对于老虎,古人一直存在敬畏心理。中国古代战争就以“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用的兵符,虎符以青铜或者黄金做成,形状如虎,劈为两半。一半由将帅保存,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半合一,才能调动军队。据说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虎在古人心中的分量何其沉重。

如果把一员战将称为虎将,那则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肯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许褚裸衣斗马超”的精彩片段: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