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这部分
(2012-07-09 12:27: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其他 |
小区有一个蛇形的圆管,长约5米,直径10公分。常有小朋友将它当平衡木走,周周也尝试着在上面走。
这一天晚上,我们在小区纳凉,周周跟这根管管耗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周周先是吊环,原本可以双手抓紧吊环翻一个跟斗,这次不知怎么翻了N遍也翻不过去了,她开始烦躁起来,一遍遍的说“我怎么老是翻不过去呀!”
后转而挑战蛇形圆管,因之前挑战吊环失败,她迫切想把圆管走好,圆管她曾经也可以走好的,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非常在乎结果的时候,你必然害怕失败,你必然急于求成,你也必然离成功越远,离失败越近。
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周周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周周一遍遍地在圆管上走着,试了N遍,没有一次成功,大哭,烦躁的说,我走不好,我总是走不好…
我说,你走不好,心里很着急。
周周抽泣着说:我急死了,我的肚子都急得疼起来了。
这时,一股烦躁的情绪在我的心里升起。我克制住这烦躁,冷静地对她说:你知不知道你为何走不好?因为你现在太着急,太在乎结果,太想走成功,所以你才走不好。你试试什么都别想,只是一遍遍走,你试试。
周周边抽泣边试,仍然走不好,上去走两步就掉了下来,她着急地说:我什么都没想,但是我还是走不好!
我反问:你真的什么都没想吗?
周周更加烦躁:我真的什么都没想,但还是走不好!
猛的,我觉察到我不是在教育孩子,我是在增加她的焦虑。我把我的焦虑传导给了她。
我停止对周周的追问,我问自己,你的烦躁来源于什么?
我的回答是,我的烦躁是因为我产生了担心。
我追问,那你在担心什么?
我老老实实的回答,我在担心周周这个样子,今后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在担心,她马上就要上小学,上小学后遇到写字写不好、算术算不好、考试考不好,她如何面对?她是否也会象今天晚上这般,大哭、烦躁,而后越烦躁就越糟糕?
我还在担心,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太过执着,太求完美,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这会让她过得很累,过得不开心。
因我有担心,所以我才烦躁,虽将这烦躁克制住,但我没能忍住给她讲大道理,这些道理都对,但此时此刻,她有情绪的时候,她听不进去。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只需要倾听和接纳,不需要劝解和大道理,对情绪中的人讲道理,她的感受是不被接纳。
那我该怎么办?我问自己。
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放下担心,相信孩子,相信今天晚上的这件事于她而言是最宝贵的教育机会,她从中会得到教益。我只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陪伴她、倾听她就好,除此,我什么都不用做。
想到这里,我感觉理清了头绪,她的那部分我没办法帮她做,只能让她自己去体验,我只要做自己这部分。
我深吸了一口气,拉着周周的手来到僻静的地方,对她说,要是你觉得哭出来舒服点,就哭一会吧。周周靠着我,大声地哭。一边哭,一边说“我可能再也走不好了”“我试了这么多次,总是走不好”之类的话,我“嗯嗯哦哦”的回应着。
过了几分钟,周周的情绪慢慢平复,拉着我又开始挑战。
看到她并未放弃,我心里有些窃喜,不轻易放弃,多么好的特质。
周周让我牵着她的手走了一个来回,走完后她焦虑地说:这不是我自己走的,我得自己走才算成功。
我说,好,那你要不要自己走?
于是,她自己练习走,歪歪扭扭地站上去,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两步…把握不好平衡,跳下…她再次烦躁、哭泣…
这一次,我能彻底接纳她的沮丧、着急和愤怒。她感受到我的接纳,仍然沮丧和失望,但情绪没有之前那么激动,平静了许多。
我说,我小时候也经历过你这样的事情,你要不要听?
周周说,什么事情?
我说,我小学时体育课要考仰卧起坐,我一个都做不来,总是打零分,我沮丧极了。我想,难道我真的一个都做不了吗?我不信。我开始每天练习,第一天不行,第二天不行,第三天还是不行,记不清楚练习了多少天还是不行,那时我觉得自己永远都做不来仰卧起坐了…我差点要放弃,但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坚持,你可以的。我接着又练习,终于在某一天做成功了第一个,再后来可以连续30多个了。
末了,我对周周说,这个事情给我的启示是,当我感觉自己快要绝望的时候,其实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后来,我遇到过不少困难,每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坚持,再试试,可能只差一步了。
周周若有所思地说,那是不是说,我练一千一百无数次,我就能从这里走过去?
我说,或许不需要无数次,一次不行练十次,十次不行练一百次,一百次不行练一千次,只要不放弃,最终就能成功。
周周又练习了几次,最后还是没能成功。我们回家了。
第二天,我们又到小区散步,周周再次走圆管,她似乎已经不记得前一天晚上在这里惨遭失败,轻松的走了过去,在转弯的时候掉了下来,淡定的重新开始。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同样的一个问题,说他们读了很多育儿书籍,育儿理论、方法都了然如心,但到实践中不知如何运用,而且常常忍不住来情绪,有情绪后那些理论完全派不上用场。在这个时候,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竭力显得“冷静”、“平和”,但必定忍不住对孩子说一番道理,这道理全都没错,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第二种情况是情绪失控,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
从“知”到“行”到底有多遥远的距离?为何看了很多育儿书,掌握了不少科学的教育理论,到了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仍然不知所措?一方面是没有将理论内化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做好自己这部分。我是不是只是表面平和,内在却暗流涌动?是不是内在已经汹涌澎湃,我拼命在强压、克制?而当我做不到真正平和,内心开始有情绪的时候,我需要问问自己,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为何我会烦躁?为何我会焦虑?我在担心什么?我在期望什么?我该怎么处理自己这部分情绪?老老实实回答这些问题,处理好自己这部分,我们才能做到内心真正平和,我们才能做到倾听、接纳孩子,才能做到对孩子“温和的坚持”,我们做到这些,孩子自然能做好他的那部分。
自己这部分做好了,孩子也就教育好了,否则,掌握再多理论也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