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学习篇 |
我们刚吃过晚饭,忽听厨房传来叮叮当当碗盘碰撞的声音。我的第一反应是周周爸在洗碗,可我抬头一看,周爸不正站在我面前么?奇怪了,是谁去洗碗了,莫非我们家来了海螺姑娘?我扫视了一下整个屋子,没有看到周周,难道是周周在洗碗?可她才4岁呀,难道真的能洗碗么?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看到周周站在小板凳上,左手拿着一个碗,右手拿着洗碗布,在水龙头下面哗哗地冲着呢,脸上的表情非常认真和专注。这一幕让我惊喜不已,显然,那么小的个头、笨拙的小手要洗干净这批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小家伙的神情告诉我,只要有浓烈的兴趣,再困难也能克服!
我们默不作声,在厨房门外静静地看周周洗碗,看她小手上满是油污,费劲地拿着一个个碗,用洗碗布慢慢地擦着、冲着,看着她把洗好的碗一个个叠起来...20多分钟过去,碗洗完了,周周费劲地把两摞碗搬起来,颤颤巍巍地放进了橱柜。看着自己洗好的碗,周周兴奋地大喊:“爸爸、妈妈,我终于会洗碗了!”我热情地回应着:“是吗,妈妈来看看你的劳动成果。”她爸爸也上前来表示祝贺,祝贺周周第一次洗碗,而且成功了。
在周周的邀请下,我欣赏着她的劳动成果,仔细地查看她洗过的每一个碗。我发现碗里的饭粒和菜叶等食物残渣都已经洗干净了,只有某些碗还有些油腻。但这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是多么难得!我高兴地说,周周的碗洗得很干净呀。看着洗好的碗,周周非常满意自己的“杰作”,那种经过努力而挑战成功的成就感让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后来,很多次吃完饭后,周周都会主动要求洗碗,就是刚开始几次洗完碗,两个袖子都是湿的,我必须花十多分钟帮她把袖子用吹风机吹干。随着“经验”的增多,周周的碗洗得越来越干净,袖子也没有弄湿了。洗完碗后,她还会把灶台抹干净。
周周不仅热衷于洗碗,还喜欢和我一起干别的家务,譬如洗菜、剥蒜子、切菜、打鸡蛋、打扫屋子等等。她刚开始做很多家务的时候,常常做得一塌糊涂,我要花更多的时间给她“善后”。但我从不打击她做家务的积极性,保护她积极参与家务的热情。从她两岁多的时候第一次抹家具开始,到4岁的时候,她能用湿布把家里所有的家具抹干净,能把香干、黄瓜、大蒜子等容易切开的菜切好,洗菜洗碗也基本不需要我再重复洗一遍了。
周周的幼儿园也很重视孩子日常生活环节,打饭、分发碗筷、洗碗、打扫等日常事务都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我去接周周时,经常看到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小抹布在清洁地板,或者给植物浇水,孩子们一个个干得非常起劲,地板打扫得很整洁,植物的叶子清理得很干净。老师很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从来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把不够干净的地方重新打扫一遍,这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劳动热情---没有人愿意别人把自己刚做的事情重新做一遍,这是对其劳动成绩的否定。
很多家长不屑于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学习是孩子的第一要务,做家务是挺没出息的事情,孩子忙好学习就好,家务不要插手。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十多岁的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离开父母上学后,连鞋带都不会系,更不用说洗衣做饭了。很多重点中学旁边有庞大的家长陪读大军,他们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租房住在学校附近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孩子的第一要务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能考多少分,而是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独立生存。和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自理技能一样,做饭洗衣打扫等家务活也是孩子离开父母独立生存的基本技能,这远比知识和成绩要重要得多!我为那些考试100分但牙膏都不会挤、衣服都不会洗的孩子感到担忧,他们除了能考试,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离开父母他们如何生存?孩子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孩子有多笨,而是家长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所致,家长重视的是智力、知识,忽略掉了吃饭穿衣洗衣做饭等生存的基本技能。什么都不会做,离开父母他们根本无法独立生存,这些孩子内心感到非常无力,对父母非常依赖。他们就像被剪掉翅膀的鸟儿一样,无法飞往浩瀚的天空。
我们说“生活即学习”,家务活就是学习。譬如,摆碗筷能让孩子练习点数,孩子必须把碗筷和就餐人数相对应起来;择菜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切菜、洗衣服、洗碗能发展手部动作及协调性...最为重要的是,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树立自信心,孩子每学会做一种家务,他会惊喜的发现,大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他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孩子从2岁开始,就对家务活发生浓厚的兴趣,大人们干什么,他们也要干什么。大人扫地的时候,孩子抢拖把;大人洗衣服的时候,他们也要洗;大人在厨房做饭,他们尾随而来...但往往会被大人以“不安全”或者“你不会”为由拒绝。我见过邻居家三岁不到的孩子,央求奶奶让她洗衣服。奶奶说,你是小孩,不能洗,会弄湿衣袖。孩子说,我会小心的,不弄湿衣服。奶奶说,你洗不干净的。孩子说,我洗了一边再洗一遍,会洗干净的。奶奶还是不让孩子洗,孩子盯着桶子里的衣服眼睛放光,伸手去抓。奶奶夺走衣服,孩子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奶奶大声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洗衣服不是小孩子能做的事情!孩子委屈地抹着眼泪,默默地走开了。我问奶奶,为什么不让孩子洗衣服呢?奶奶说,让她洗啊,衣服洗不干净不说,还会把衣袖弄湿,洒得满地是水,我要收拾半天。我说,孩子第一次洗衣服,肯定是一片狼藉,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慢慢练习多了以后自然能做好了。奶奶显然不赞同我的说法,她说,洗衣服这种事情还是让孩子大点再说吧,大了自然会了。
孩子第一次做家务的时候,都是笨拙的,常常弄得一片狼藉,大人往往要花几倍的时间收拾。我记得周周第一次打鸡蛋的时候,把整个鸡蛋捏碎在手里,手上、灶台上、地上、衣服上到处都是;第一次抹家具的时候,抹布拧不干,洒得满屋子都是水;第一次择菜的时候,烂菜叶和好菜叶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我挑了大半天。周周做家务的每个“第一次”都是狼狈不堪的,但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之后,周周能做好了。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一个对家务产生兴趣的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在2岁左右。如果家长能把握好这个阶段,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能做得很好。我看到周周班上的2岁多的孩子,能清洁地板、照顾植物。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交代简要的规则。待孩子做完家务后,再不厌其烦地去收拾,不要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