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主动交往的能力
标签:
主动交往社会健康 |
分类: 其他 |
周周、乐乐和思思在乐乐家玩,她们一起听着音乐跳舞。周周和乐乐手拉手模仿电视里面跳交谊舞,周周围着乐乐转圈,两个孩子开心得不得了。突然,我发现思思不见了,我问思思妈,思思呢?思思妈起身,原来思思躲在卧室里,撅着嘴、皱着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她一定是觉得周周和乐乐在跳舞,她被排除在外,为此而失落和伤心。外面的欢声笑语不属于她,她一个人躲在这里生闷气呢。我蹲下身来问,思思,是不是你也想跟周周、乐乐一起跳舞呀?思思点点头。我给她打气,那你去找她们呀!思思妈也附和着说,是的,你去找她们玩。思思犹犹豫豫站起身走了出来,很想开口又担心被拒绝的样子,我再次给她打气,你说呀,她们会和你一起玩的。最终思思还是没能说出口。我转而对周周和乐乐说,思思也想和你们一起跳舞,你们愿意吗?周周停下来,拉住思思的手说,来,我们一起来跳舞吧。在周周拉思思手的一瞬间,思思的脸立刻由阴转晴了,三个孩子又玩到了一起。
思思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一种主动性,看到别人玩到了一起,她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很失落。虽然她很想参与进去,但是鼓不起勇气,等着别人来找她。其实很多孩子都象思思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一个团体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加入其中。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里话很多,和熟悉的小朋友也能玩到一块,但是在幼儿园参加集体活动时就游离于团体之外了。她的状态是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玩,眼睛里充满羡慕,但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这些快乐和欢笑只是别人的。虽然她对集体活动很有兴趣,但是她不敢加入进来。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特别胆小的那种,但是他们就是比较被动,他们想加入到团体中来,但从来不会主动出击,只是等待别人来邀请他。
主动交往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一个团体中,迅速适应这个团体,和团体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成为团体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缺乏锻炼的机会。孩子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不够。除了幼儿园,孩子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参与多人的活动,有时就算参与,家长也免不了介入。大多数情况孩子是跟一个或两个同伴玩,甚至一个同伴都没有。而在很多传统幼儿园,老师容易过早介入到孩子当中,比如玩一个游戏,老师会安排张三当什么,李四当什么,王五当什么。孩子只有被动接受的份,没有彼此协商和合作的机会;孩子有冲突,老师唯恐出乱子,立刻过来“调停”......所以,传统幼儿园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而是一个有人监督、管理、调停的群体,孩子在这样的群体里,总是“被”安排了,自然无从锻炼其主动性。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怎样的团体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大人介入的团体才是真实的社会。比如很多单位聚会的时候,允许带家属,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打打闹闹、玩耍嬉戏,哭的哭、笑的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
我就在周围努力地给周周营造一个这样的小社会,我和身边一些熟悉的、开明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把我的教育观“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一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而家长们除非必要,否则不介入到孩子当中。目前周周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比如在团体当中,周周会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跟陌生的小朋友能很快玩到一起。在路上碰到陌生的小朋友,能友好地和别人拉拉手。
人是“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交往。一个不够主动的人,就难以获得和别人交流的机会,难以架起发展人际关系的桥梁。因此,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主动交往能力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