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爱、尊重和懂得孩子 |
周周在小区花园排队等秋千,秋千是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在玩。周周等了好一会,见男孩没有下来的意思,有些着急,问道:“哥哥,你还玩多久啊?”哥哥说:“我还要玩很久很久。”周周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想荡秋千了。”哥哥不理她,继续自顾自地玩。
周周见哥哥根本不理会自己,实在憋不住了,哭出声来:“我要玩秋千,妈妈,我要玩秋千!”我安慰她说:“你再耐心等等吧,哥哥这么大了,知道公共的玩具要轮流玩的,待会会让给你玩的。”没想到哥哥大声接茬:“我要还要玩很久很久,不让给你玩!”
这下炸了锅了,周周大哭起来,泪水决堤而下,满脸的委屈和愤懑,边哭边喊:“我要荡秋千,我要荡秋千!”我蹲下来把周周揽在怀里,轻轻拍她的背,柔声说说:“周周今天排队了,等了这么久,真耐心!等了这么久哥哥还不让给你很难过是不是?”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哥哥霸着玩具不和别人轮流玩,哥哥做得不对。要不我们再跟哥哥商量商量?”
周周再次哽咽着问哥哥:“哥哥,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哥哥仍然说:“我还要玩很久。”周周彻底绝望,哭声震天!
旁边一位家长看不下去了,让自己的孩子把秋千让了出来,笑着对周周说:“小朋友到这边来荡吧,别哭了,哭了就不乖了。”我笑着说:“没关系的,可以哭。”家长很惊讶地看着我:“啊?让她哭啊,你可真耐心。”我点点头:“是的,让她哭。”家长不解地走了。
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妈妈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会用哭来表达。再大一些,会说话了,生理需要如渴了饿了不舒服等会用“说“的方式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还是用哭来表达和宣泄的。我们成人伤心、愤怒的时候不也流眼泪吗?如果这时你的亲人无比理智地对你来一句“不许哭,爱哭就是你这号没用的人”,你会不会想揍他?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你还会不会找他诉说?
孩子有哭的权利,一直以来我都不阻止孩子的哭。因为我自己曾经被深深的伤害过。还记得小时候,弟弟最喜欢抢我的零食,那时候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零食,每次拿到零食后,我都有些舍不得吃,想留着慢慢地品尝。而几乎每次弟弟都会迅速把自己那份吃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走我手中那份,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塞到嘴里,狼吞虎咽下去。等我反应过来,零食已经到了他的肚里。我愤懑极了,怒吼着向他扑过去,恨不得把他揍瘪!打架弟弟不是我的对手,三下两下就败下阵来。打完后我仍然怒火中烧,会足足哭上半个小时!大人们很不解,说你都打赢了,还哭什么?大人们是不懂我的,虽然我打赢了,可我的零食却回不来了,这本来是属于我的那一份啊,被夺走了还不能哭吗?这种大人的不理解让我更加委屈!那种愤懑、委屈的心理至今记忆犹新!
和成人一样,孩子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也需要大人的共情。童年的我是多么希望大人能和我共情啊,如果大人能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然后在我耳边轻轻的说:“零食被弟弟吃了你很难过、很气愤是吗?弟弟这样做不对,妈妈(爸爸)要批评他。”我会多么感激,会把他奉为“知音”呀!一句生硬的“还哭什么”让我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委屈”和“愤懑”!
不良的情绪不及时宣泄掉会憋坏人的,哭就是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尤其是孩子,不会写日记,不会找朋友诉说,不会其他任何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只有哭是最简单直接的,哭完了就平静了。所以不要给孩子“止哭”,而要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并去除,大一点的孩子要和他产生共情,接纳他的情绪。孩子的不良情绪宣泄掉了,自然就不会哭了。当然对于孩子“要挟”式的哭,可以不予回应,但前提是你彻底读懂了孩子,确定他是在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