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靖皇帝陛下的江山已经坐稳了。(剧里并没交代年号,只有如此称呼)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哥们确实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而且还因为在不经意之间,景琰已经拿到了父皇苦苦追求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均衡的朝局。
换言之,很世俗滴说一句,为赤焰翻案,虽然千辛万苦,但回报同样巨大。一方面,的确是有情有义。另一方面,实在是太符合靖皇帝景焱同学的政治利益了。
我们只要看看靖皇帝上位的格局就会明白这一点。
景焱是个寒门医女出身的母妃生下的皇子,而且年齿靠后,成年后更多是在外带兵,站在朝堂之上不过区区两年的事,若无麒麟才子运筹帷幄造就了几个不成器的哥哥相互火并的局面,威胁最大的誉王又是流着滑族的血,实际上从来没有被考虑过立储,金殿上的那个位置是压根轮不到他的。这个,大家都明白,景焱自个更明白。
母后聪慧,可以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持,但却提供不了一个强势的娘家作为靠山。当然,历史上被打入冷宫甚至下诏赐死的老舅比比皆是。但毕竟,只要母后尚在,舅舅多半还是靠得住的。不过景焱是不用思考这个问题了,他没有舅舅可以靠。
那么朝臣呢?看起来还是不错的。靖皇帝的上位,资历德望高山仰止的清流重臣功不可没。不过沈尚书蔡大人也好,成了亲家的言侯也好,都是年事已高。而且清流有清流的问题,历朝历代,自以为是的清流都是皇帝的麻烦制造者。这个,即便景焱不懂,母后也会告诉他:大臣们可以靠,但绝不可以是唯一的支柱。
军队呢?靖皇帝是靠军功起家的,这本是绝对的长板。不过从政权交接期间的捉襟见肘就足以看出,大梁的军队已是到了让皇帝哭笑不得的田地。再说,那几大军侯和兵部尚书终究是父皇留下的老人,完全信任是做不到的。蒙大统领的禁军以及使出来的巡防营就那么点人,警备京城监视般弱童鞋的余党就够他们忙的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资源严重不足,靖皇帝急需一支既能震慑外敌又可安定朝廷而且绝对忠诚可靠的强大武装力量。
小殊,不用说,小殊已经想到了他的前面。这支景焱靖皇帝最亲勋的卫率,小殊在临走之前就替他准备好了:在死里逃生的赤焰旧部基础上重建起来的长林军。
没有靖王殿下十三年如一日的孤愤努力,赤焰军永无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因此重建起来的长林军不用说是视萧景焱如父,只要靖皇帝陛下一声口喻,对付谁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而且,作为从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善战之师的传承者,依照林府兵法操练出来的铁血长林战力自是举世罕有。不论大渝南楚的觊觎之辈,还是曾有造反劣迹的庆历军,甚或是曾在九华山勤王的纪城军,万一有翻脸对阵的那一天,在死忠于靖皇帝陛下的长林虎师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而且,靖皇帝甚至不用担心江左梅郎的功高震主。小殊太聪明了,太明白君王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道理了。最后三个月做回林殊就飘然而去,是他们这对兄弟最好的结局。他明白,景焱也明白:无论是不是真的在北疆的沙场上走完了一生,小殊是再也不会回到金陵皇城了。
如此完美的境界,如此理想的朝局,景焱靖皇帝同学还需要啥续集啊!
后一篇:侯爷您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