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地震震级第一岛链海啸灾难核电站反射遮蔽台风纽约东亚大陆 |
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下午2时46分许的这场大地震,其震级已被修正至里氏9.0级,并已被冠名为“东日本大地震”。
须知,地震的里氏级别乃是一个以30为基的对数。这就是说震级每上升一级,能量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增加到原来的30倍:以可造成一定破坏的5级地震为基准,6级地震的能量增至30倍,7级地震的能量增至900倍,8级地震的能量增至2700倍,9级地震的能量则增至骇人听闻的81000倍。其威力之巨大,即便美苏冷战高峰时期庞大的核武库,恐也无法相提并论。
如此可怕的一枚“超级核弹”在日本近海骤然被“引爆”,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地震过去了两三天,灾难的严重程度也渐渐清楚地暴露出来了。“东日本大地震”突出的特点就是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远远大于地震本身,而包括火灾、山崩、核泄漏等等的次生灾害里,又以海啸的摧毁力最为惊人。由于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壳出现大面积垂直运动,迅速引发高度十米以上的巨大海啸。首当其正面冲击的宫城、岩手、福岛等县沿海地区遭受“毁灭性打击”,人口死伤与财产损失触目惊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啸的视频令人产生世界末日之感觉................
目睹如此恐怖的场面,大家很自然地对海啸多了一份担心,毕竟我国的东部有一条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然而,当海啸到达中国大陆沿海时,浪高却仅为约50厘米,完全不具任何危险性。“从我们的监测情况来看,从地震发生时的13时许到19时,青岛海域一直到渤海海峡的浪高都在0.2米至0.3米,没有因地震出现变化。”这就是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情况通报。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距离远吗?然而在遥远的太平洋对岸,海啸的高度却并不低:在秘鲁Piura地区,水面一度后撤了约200米,随后巨浪袭上海滩,破坏了海边的几栋房屋。在南部港口,海水冲入市广场,破坏了约300栋房屋。秘鲁海军报告,第一轮海啸于周六格林尼治时间00:50袭来,海浪最高约有1.5米。智利方面的报告大体相仿,海啸的高度在1米以上。北美方向也遭受海啸的冲击,有一名在美国加州海滩的拍客被海浪卷走。
在有历史记载的最大规模的1960年大海啸当中,从智利海沟出发的海啸波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仅仅14个小时,海啸就到达夏威夷群岛,超过9米的巨浪摧毁了防波堤,淹没了大片土地。接着,不到两天的时间,海啸横跨1万7千公里,到达日本列岛。此时的海啸仍高达6至8米(最大波高达8.1米),毫无防备的本州、北海道等地海滨损失惨重。一艘数千吨的渔轮被抛到码头上压塌了民房的照片从此成为海啸危害的经典标志。
所以说,“距离震中遥远”从来都不是免于海啸之灾的理由。从物理意义上看,海啸乃是液体介质内的长波,只要液体介质保持连续性,就可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且能量损耗很少。17000公里的距离尚且不在话下,何况近者数百里,远者几千里乎?
第一岛链的保护才是我国极少发生海啸的缘由
然而,这里的关键也就是那个前提:液体介质保持连续性。
其实,如果把浩瀚的大洋当作一个水盆的话,海啸还真的跟小时候玩水激起的波纹差不多。只要水体保持着连续性就可以一直传播下去,但只要水面上有个瓶子罐子积木小棍什么的挡一下,水波就会出现折反射。而如果摆上一连串体积与水波波长具有可比性的障碍物,那水波就基本进不了水盆的另一侧了.........
当然,从严格的物理学意义上,水波还是进入了障碍物链条的另一侧。但由于在各个障碍物之间发生大量的折反射、再折射、再反射...............水波的“完整性”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分散成了相位错开而彼此抵消的一大批水波。于是,从能量的角度看,“水波”就被“障碍物链条”给“反射”了出去,重新奔向“水盆”的另一侧。
对于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这个宝贵的“障碍物链条”就是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正是这个岛链通过对长波的折反射效应把来自太平洋上的海啸严密地阻隔在东亚大陆边缘海之外。这就是每当环太平洋地震带出现大海啸时,中国屡屡可以“置身事外”的原因之所在。在中国的领土上,几乎唯一的例外就是台湾东海岸。根据考证,在人类史前,台湾玉山上曾遭遇特大海啸的袭击。水墙高度达到几公里。
由于第一岛链所提供的保护,不仅海啸极少“光顾”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大陆东南部每年遭遇的台风灾害也大为减轻:在广东登陆的台风几乎必定要途经菲律宾,在福建登陆的台风几乎肯定要路过台湾,并因此在登陆东亚大陆之前大为削弱。在中国大陆登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台风往往是在浙江,就是因为第一岛链在台湾/琉球水道出现了一个对台风削弱有限的“漏洞”(但对海啸却不是“漏洞”),使一些台风可以不受阻拦地实现“首次上陆”。但即便在这个方向,由于台风要相对较长地在水温较低的海面上停留,登陆时的风力也多已不是峰值。对上海、广州、厦门、福州、杭州等等大城市来说,这显然也是一个福音。
所以说,虽然第一岛链的存在对于中国的海权战略平添了许多困扰,但与此同时这条岛链却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大“护法金刚”。
所以说,在对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态度上,我们中国人同样需要讲点辩证法。
P.S.
在海啸方面,只要是直接面对无遮无拦的大洋就有风险,而纽约在这方面其实危险挺大的:
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地质时期,由于挪威方向的山崩曾导致大西洋大海啸,而且长波从挪威到达纽约的时间只有八小时。另外,在海啸进入纽约地区时,由于长岛与北美大陆之间特殊的夹角形成窄管效应,水墙的高度还会急剧增加,从而对纽约市造成严重破坏。最严重的波高同样是足有几公里,电脑模拟效果极其恐怖............
另外,此次日本核电站堆芯部分熔化事故必然导致全世界对核能安全的严重质疑,虽然实际上大规模核泄漏的危险并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