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钓鱼岛撞船事件连锁反应日本台湾问题台湾美国信用安全承诺战略 |
分类: 中国海权战略 |
随着詹其雄船长有几分“英雄凯旋”地返回福建晋江家中,随即中日两国政府又接连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直接导致钓鱼岛问题再度骤然激化的“撞船事件”似乎是要告一段落了,但钓鱼岛问题本身却仍然意味深长的持续着。
不管怎么说,继渔船和渔民之后,船长也回来了,虽然错过了中秋,但毕竟没错过国庆。现在的我们,一面看着“嫦娥二号”一路奔月发回的空间照片,一面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一下钓鱼岛问题当前已经进入了怎么一个阶段或者状态,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对策与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在此笔者想要重点讨论的并非是日本:日本虽然是钓鱼岛主权及相关权益的直接争端者,但钓鱼岛问题却绝非一个与日本的简单双边问题,而是另有至关重要的“相关方”。正是由于这些“相关方”及其利益诉求的存在,引发了一连串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而且这些连锁反应之中牵扯到了比钓鱼岛周边200海里专属捕渔采油权大得多的利益纷争,又反过来使钓鱼岛直接争端者面临的选择变得极其复杂。钓鱼岛问题由此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深入研讨的个中滋味远非不假思索者所能想象。
台湾:钓鱼岛问题无法置身事外的“当事人”
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台湾马英九政权的态度极其低调,几可称为“震耳欲聋的沉默”。而日本高官众口一词,宣称在该地“没有任何领土争议”,实际上也就是拒绝就钓鱼岛主权归属与中国进行任何双边谈判。
在这看似毫不相关(除了都让许多朋友义愤填膺)的两件事背后,却有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相连: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是以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基础的。钓鱼岛问题因此与台湾问题密不可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台湾问题的一个子问题。不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归祖国之前的台湾就算不想做钓鱼岛问题的“参与者”(player),也必须无可选择地成为钓鱼岛问题的“当事人”(party)。
从这张结合了海面与海底地形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钓鱼岛在地理位置上离台湾岛最近,在地理结构上属于同台湾岛一体的东亚大陆架延伸,而与琉球群岛却隔着一条深深的海沟。关于这一点,论证得最清晰的恰恰正是马英九先生当年在哈佛法学院的那篇毕业论文。这份论文以及后来在其基础上展开的《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岛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以详实的物证与严谨的推理论证了钓鱼岛与东亚大陆以及台湾岛的“母子关系”,甚至一直论证到了钓鱼岛的具体归属是“台湾省宜兰县”。
既然钓鱼岛是归在“台湾省宜兰县”名下的,那么显而易见,中国主张对钓鱼岛主权的前提是台湾必须属于中国!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在这里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连接点”。
而日本方面坚决拒绝与中国政府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双边谈判,除了企图强迫大家接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也恰在于此:只要进行谈判那就必然涉及划界,而只要涉及划界就必须提出主张。而摆在那的事实是台湾岛与钓鱼岛近在咫尺。因此,只要进行谈判,即便是按照日本蛮不讲理的“尖阁列岛系日本固有领土”的主张,日本的谈判代表也得在地图上划线,标明按照日方的主张,台湾岛与钓鱼岛之间的“边界”应该在哪里。而只要这条线一划,这张图一出,并作为日方的正式谈判立场递交给了中方,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日本以外交文件的形式承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不必说,这是日本鬼子万万不肯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仍然想着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甚至想着要让台湾如甲午战争后的那整整五十年一般归于“大和民族”天皇的膏药旗下。那位“撞船事件”后被连续传召七次的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上任前在东京记者会上所说的“日本从未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而且今后日本对此问题仍然坚持同样态度”才是日本鬼子的“心声”!说到这里,想必各位也明白“撞船事件”期间中国外交部毫不客气地反复折腾这位年过七十的大使,甚至刻意地在半夜一点将这家伙叫来严词训斥,其实也是另有原因的了。
然则,日本固然不肯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无意间”直接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中国同样也在关键问题上留了一手:东海天然气权益谈判何以只见日本主张的“中间线”,不见中国主张的“边界线”?同样是因为中方深知只要出了明确的“边界线”,也就构成了承认日本对琉球主权的外交文件证据。所以对中国来说,为了留下将来支持琉球“独立自主”或者至少是“充分自治”的空间,最好的选择就是东海划界根本就不跟日本谈。此次撞船事件后,中国外交部的第一反应就是叫停东海双边谈判,同样是事出有因!
小步踢踏舞:钓鱼岛问题进行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