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麦克里斯特尔阿富汗美军司令总统奥巴马帝国沉沦白宫困境触怒 |
分类: 美利坚帝国沉沦 |
过去的24小时对于喜欢足球的美国人来说简直就是狂欢节,然而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国人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包括亲自到场观看比赛的前总统克林顿),而对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来说,过去的24小时里能收获恐怕只有无可奈何的苦笑。
对于已经被墨西哥湾持续不断的原油泄漏与所在民主党节节下滑的民意支持搞得不得安宁的奥巴马总统来说,阿富汗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上将(General Stanley McChrystal)通过接受专访“几乎骂遍政府高层”的突发事件如同一颗大当量重镑炸弹,一家伙把整个白宫乃至整个华府炸了个东倒西歪。
当地时间6月23日下午,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接受麦克里斯特尔将军的辞职,并任命现任中央总部司令戴维·彼得雷乌斯出任阿富汗美军司令。
对此,密集关注世界杯的国内媒体没有给予太多重视是正常的,但以想当然的思维去贸然地诠释这件其实比美国队进不进世界杯大得多的事,可就是非常不应该了。毕竟这是要误导那些本来就对外部世界一知半解的人群的。
是“被触怒”还是哭笑不得?
你看看这些个新闻报道会有啥印象:“批评政府言论触怒奥巴马,驻阿美军司令大放厥词丢帅位.....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22日说,驻发表批评政府高级官员的言论是个重大错误。他说,美国总统奥巴马读了这些言论之后十分生气。”“‘言多必失’这一俗语在美国驻阿富汗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言论失当引发白宫不满,23号麦克里斯特尔被迫向美国总统奥巴马递交了辞呈。”
显然,你会觉得,麦克里斯特尔将军真是个冒冒失失的家伙,喝了二量酒嘴就把不住了,跟记者一胡说,把上头的人包括总统大人都惹火了,结果把官位丢了,好可怜.....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殊不知可怜的到底是谁啊!!还是看看美国人自己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吧:美联社记者Steven R Hurst的评论一语道破天机:实质上,是麦克里斯特尔将军自己决定了要解除自己的职务,而宣布决定的倒霉差事却落在了总统头上(In essence, General Stanley McChrystal fired himself. It fell to Obama to make the announcement)。
任何一个熟悉近年来华府游戏规则的观察家都明白,麦克里斯特尔根本就不是“被迫向总统递交辞呈”,而是以最凶狠的方式把辞呈“摔在了总统脸上”;麦克里斯特尔也根本不是“丢帅位”,而是早就不想在那个位置上干下去了。在整个事件里,麦克里斯特尔从头到尾完全主动,而可怜的奥巴马则是被整得哭笑不得难堪至极,哪里有什么“被触怒”的份?!
麦克里斯特尔成功“逆用”文官治军原则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看看麦克里斯特尔将军在美国是个怎样的风云人物:
麦克里斯特尔出身军人世家,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出任阿富汗美军司令之前,他身居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在那个位置上,他的钢铁意志与雷厉风行为他“赢得”了一个特别的绰号:教皇。作为参加过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老兵,麦克里斯特尔在特种部队的精英世界里享有极高的威望,而且是实打实的战功卓著:正是他率领的特种部队击毙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头目扎卡维。据参与此次报道事件的记者描述,仅仅只是与麦克里斯特尔将军锐利的眼神对视,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个人勇气”。
如此一员悍将,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让高层既欲用之,又欲防之,更何况是美国这么“文官掌握军权”早已成为传统,多年来对军人不听号令极其敏感的国家!然则在那份杂志专访中,麦克里斯特尔以及他的参谋们却是彻彻底底的口无遮拦,几乎就是公开破口谩骂了:总统奥巴马“不理解阿富汗前线的情况”,在五角大楼的会议上“手足无措”;白宫高级顾问琼斯是个“从1985年遗留下来的克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事务特使霍尔布鲁克是“如同受伤的动物一般”的“危险的家伙”,“几乎不想看他发的邮件”;美国驻阿富汗大使艾肯伯里是“经受不起历史检验”的“叛徒”;至于反对向阿富汗投入更多兵力的副总统拜登,则被极其不屑地开起了名字玩笑("Are
you asking about Vice President Biden?" McChrystal says with a
laugh, "Who's that?"
这么干的后果是什么,麦克里斯特尔是不可能不清楚的,因此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他这么做是蓄意的:他就是要“逆用”美国多年下来已经成型的“文官治军”传统,以“几乎骂遍政府高层”的做法逼着总统不得不将他解职(说几乎是因为国务卿希拉里好歹得了两句好话,否则就不是几乎,而是全部了)。总统把他解职的一瞬间,他彻底解脱了,总统的大麻烦却刚刚开始。
虚弱的总统与彪悍的将军
正如美联社的评论所指出,奥巴马虚弱的政治资本决定了他已是别无选择(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d little choice. Already weakened by the seemingly insolvable Gulf oil spill and his party's dicey prospects in the coming congressional election, Obama could not afford to give his Afghanistan commander a pass for his inflammatory public words)。如果他不撤换狂言无忌的前线指挥官,就会打破多年来美国的“文官治军”传统;但如果撤换麦克里斯特尔,就决定了他与所有被麦克里斯特尔谩骂的高官们一起,将无可回避地承担一旦阿富汗战败的政治责任。
彪悍的将军实际上已经公告了全国:这个司令官我不干了,因为我无法从总统和高官那里得到所需要的支持。从现在起,阿富汗再出现任何不利局面,总统都要承担“支持不力”与“临阵易帅”的双重指责,麦克里斯特尔却随时可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军事权威”的身份对政府的作为进行激烈的批评乃至抨击(至于找到一份工资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好工作,那就更不是问题啦)。这个形势,谁主动而谁被动,难道还不清楚吗?
本质上,这可以说是美国政界与军界之间,特别是民主党权贵与军方高级将领之间,在阿富汗战事越来越糟糕的形势下爆发的一场凶狠的内斗。如美联社评论所言:So far, counterinsurgency has succeeded only in creating a never-ending demand for the primary product supplied by the military: perpetual war. There is a reason that President Obama studiously avoids using the word "victory" when he talks about Afghanistan. Winning, it would seem, is not really possible. Not even with Stanley McChrystal in charge.
换言之,这个足以作为西方社会“游戏潜规则”经典案例的事件背后,却是美国一面在兴都库什山脉深处越陷越深,一面本土经济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复苏的严重战略困局。就在阿富汗美军司令主动“被解职”的几乎同时,传来了美国新屋与二手房销量同步大幅下滑的消息。奥巴马的内外交困,由此可见一斑。如若不然,即便如麦克里斯特尔这般的悍将,也断不敢轻易走出这么一步险棋。
一旦国势出现问题,即便美国这样法制完备的国家,也难以保障对“骄兵悍将”的控制;而美国这样法制完备的国家,也如当年全世界文官制度最严密的大明王朝一般陷入日益严重的困境,就更是发人深思了。
法制既成,须以谋略济之。庙堂无长谋大策,纵国法森严如铁,亦难久乎。
美利坚法制虽善,唯其谋略之不足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