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是道难解的数学题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运动 |
大清早,下着雨、起着雾、刮着风,堵在已经堵得笔笔挺的路上赶去打球。朋友打电话来听说赶去打球,很好奇的说这样的天也去?不打球的人可能不知道,既然约好了,那去不去是一种态度,打不打得成看老天爷开不开眼。
冒着小雨赶到九龙山,天没有晴,但雨停了。风没有刮起来,雾气越来越大,真是担心这样的能见度是否可以打,如果是机场,那飞机是肯定不能起降的。相熟的人,大家一路上便谈今天打球的条件,谈来谈去是我和周老师上金梯,另外两位,老张和晓东在标蓝,九龙山的AB场金梯是7100码、标蓝是6500码,当我们站上第一洞的T台时就后悔了,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把球打向哪里,但是既然站上来了,那就打吧。
A场新修好的三杆洞的金梯是在山顶上,从树缝里隐约可以看到果岭,185码,巨大的落差,红外线测距仪到旗杆是200码,这可怎么打呢?!
很挣扎的打完18洞(87杆),一个加三,一个鸟,五个帕,剩下的就是柏忌和双柏忌了,没有心思看成绩单了,肩膀也很酸痛。距离太远了,基本上都是甩开了膀子打的,但是雾天空气湿度大,球的飞行很受阻,所以标on率很低,因之前打蓝梯时,攻击果岭的那一杆基本都是在中短铁的攻击范围内,而如今变成了木杆和长铁了,成功率自然大大的降低了。
虽然自己的开球距离还算可以,但是一个梯台已经足够封杀了,球道上跟蓝梯的兄弟开出来的差不多,有时候还会在人家后面,一问到旗杆还有小200码。习惯了标准杆上果岭了,直接抽出平时很少用的四铁和铁木杆,对着旗杆就打,结果可想而知,然后是拼命的切杆救球,可是由于在攻击果岭时并没有考虑清楚如果攻不上应该尽量将球放在哪个区域,能尽量的保证一切一推救帕,所以很多时候的切球位很差,没办法一切一推,吃下无数柏忌。如果放平时,这种450码的四杆洞,可能就当小五杆洞来打了,开球及第二杆都要精心的算计过,反而打帕的机会多,今天基本上都是柏忌了,很多时候为了强攻而发力,动作的协调性也跟着下来了,结果就更加不好了。
回来很是感谢‘算计’我们上金梯的兄弟,真的让我们体会到了球场的杀伤力,同时也给自己上了很好的一课,高尔夫是需要很多精打细算的学问的。每一洞都是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就算你的技术稳定,解不好这道应用题,成绩也肯定不会理想。那这道数学题包含了风向的大小及方向、空气的湿度大小(有时候还要考虑海拔,比如云南和丽江)、高低落差、斜度、逆顺草纹的阻力差、沙坑软硬系数、不同草种的硬度差、不同长度的草的阻碍系数、不同铁杆击出的球的自旋差等等,这些都会在每一洞上出现,且所有的数据基本上都是独有的,如果碰到经验值高的球童,他的经验能够更加接近标准答案,你的成功率会稍微高一些,如果一切都靠你自己,万一在计算中漏了一项或几项,那基本上要出状况了。
‘哎呀,这么大的风啊!’‘这逆草太吃球了!’‘沙子太软了!’‘我还因为是个大下坡呢?!’...
如此种种,都是在解这道题时出现了偏差,而发出的感叹。
业余爱好者,成绩的提高不单单是需要在练习场上的挥汗如雨,更需要你临场的精打细算,考虑的多、考虑的全,遗漏的项越少,你的球离洞杯就会越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