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标签:
飓风高尔夫球队 |
分类: 运动 |
2003年,非典流行,我开始接触高尔夫,当年最好成绩82杆。
2006-2008年,成绩比较稳定,最好成绩在74至75杆之间,多数情况下是75至85杆之间。
2009-2010年,打的比较少,成绩多数时候在80至90之间晃,少见到7字头了。
2010年下半年,再次恢复常态练习,下场,恢复正常水平。
今年,加入飓风高尔夫球队后,代表球队参加几次比赛。在与不同的选手对抗过之后,突然心里的那扇窗户亮了,自己再次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了新的感悟。而这,正是一直困惑我、百思不得其解、让自己很迷茫的结点...
那就是,‘我什么时候能打平标准杆,能打出红字’,而这,正是我当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07、08年的时候离这个目标很近,几经努力后未果放弃了,后来一直认为自己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可能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了。而如今,自己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打平标准杆和红字与身体与年龄无关,而是与自己走的路有关。高尔夫这项趣味运动有很多路可以走,但并不是条条大路都通罗马的,每条路达到的高度是不一样的。而自己,在接触球的不同的年份走了不同的路,每条路都走到了体能的极限。如今,是该调整下了。
早年的追求是一号木的距离,那个时候很多的训练都在一号木上,虽然曾经开出过三百多码的距离,但是成绩并不理想,每场球只要爆一两个洞,成绩就泡汤了,但那个年代就是沉浸在一号木的距离上,别无他求;后来为了把成绩稳定下来,开始追求铁杆的精准性,认为铁杆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让自信从7号铁一路上升到4号铁,效果果然明显,抓鸟的机会多了,成绩自然就好起来了,7字头也常出现了;后来一号木的距离不行了,铁杆又练的少了,打不上果岭了,开始练习短切了,果岭边有了神奇的54度挖起杆,自己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直到今天,回头来看时,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刻意的研究过推杆,每场平均32推左右。很多时候是靠着手感在推,如果手感好了,推杆成绩还可以,手感不好,那就走的比较远了,就像此次参加天下行的比赛,18个洞又16个洞是标准杆上果岭,其中一个五杆洞是两杆上,但是切杆发挥不好,推杆更是糟糕,共有连续四个三推,整场共五个三推,三个一推,现在算算发现竟然是38推,原来如此...,而同组的江南队队员,虽然是第一次打名人球场,但是在打过一两个洞熟悉了果岭速度之后,长推基本在洞口,三码内的短推基本没什么失误,十码左右的推杆也有三四个灌进,算下来肯定不到28推,这,就是差距啊!!
悟出来了,再给自己画一条路,加强训练,看看今后的表现吧!
(自己在天下行城际争霸赛的比赛中,怎么肚子上的赘肉这么多啊,看来还要减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