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与人生

标签:
高尔夫生活维杰.辛格余华《活着》 |
分类: 运动 |
昨天跟好友驱车几百里到绍兴鉴湖高尔夫俱乐部打球,好友的哥哥是位新手,乘车时跟我同车,说是要跟我学学高尔夫策略,弄得自己有点紧张。2009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半月了,这才是第四次下场,万一失手,害怕坏了自己的‘名声’。
出门开球落沙坑,救球碰沙坑壁只飞了十几码,铁木杆攻果岭又短了三十码,那哥仨都已经是PAR ON了,自己结果短切又是离旗杆最远的一个,先推没控制好果岭速度,推过洞十几尺,再两推才进洞,出门最容易的五杆洞打了个加二,朋友是小鸟,他哥哥是帕。
心想就这水平还给人家讲策略,今天脸要丢大了。从第一洞到第二洞都没好意思坐球车,说是活动活动,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开门的臭球找个借口。
好在很快调整好心态,第二洞虽然姿势没有完全恢复,但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渐找回了感觉,慢慢地得到了控制,那哥仨开始状况连连,前九结束,自己共加三杆,那哥仨由于都有大状况,都加了十杆开外,算是保住了点颜面。
后九基本上就是前九的翻版,还是加三,全场78杆,虽有遗憾,还算满意。
由于自己不太喜欢在球场上过多的指导别人打球,所以也没有跟朋友的哥哥讲太多,只是讲了高尔夫中最基本的一点:要尽量控制住你的球,让球活着(in play ball)。朋友的哥哥打完全场说:活着是硬道理啊!只可惜自己‘自杀’了太多回,所以还是骑了三轮车。
我喜欢看余华的小说,不论是《活着》、《许三官卖血记》,还是前两年流行的《兄弟》,都曾仔细拜读,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活着》,后来被拍成电影,葛尤和巩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好像后来又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来福》,虽断断续续的看过几集,但总没有电影那么过瘾,可惜的是该片在国内没能公映,只能是地摊上买盗版碟来看,从当年的卡壳版VCD到后来流畅的DVD,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都感受颇深。
可能自己扯得太远,但高尔夫球为什么能迷住那么多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但我的感受是打高尔夫球如人生,有的人追求的是结果,可是别忘了那十八洞的辛酸与精彩;有的人追求的是过程,可是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有的人是结果与过程都想要,可最终留下的是遗憾... ...
自己早年打球也是追求动作的完美,挥杆的流畅,比赛时喜欢别人那羡慕的眼神;喜欢拼搏,敢攻敢打,虽然有很多精彩的表现,但也往往伴随着大的危机和失误;后来慢慢的体会到球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敌人,我没有必要对他狠狠的抽打,而是要控制他,让他去到我想让他去的地方,球风也就跟着慢慢的改变,没有了那跌宕起伏的过程,但是结果却开始更多的随人愿。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打高尔夫的经历居然跟自己的人生经历是那么的相似,或许有的人会说我无聊,可这确实是自己的真实体会,就像潘石屹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精神,有几个人会相信?!
少几分对过程的追求,或许结果会更精彩;要不是来福赌钱输光了房产,土改后被划成了贫农,估计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活到文革后,没有机会见识社会的变迁,没有机会体验那人生的那酸甜苦辣。
余华也就没有机会写成《活着》
高尔夫球如人生,人生如高尔夫球,去享受那高尔夫球的过程与结果,就像享受人生的过程与结果,不要过多的计较,生活是快乐的,打高尔夫球也是快乐的,关键是要有个好心态,快乐的活着。
找了几张2007年自己拍的维杰.辛格的挥杆照片,与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