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的演讲,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
(2010-01-03 08:18:01)
标签:
演讲裙子长短较喻幽默 |
分类: 实践篇 |
导读:只有一句话的演讲,的确令人匪夷所思。文化名人林语堂的经典幽默,一句话把此前长篇大论的“绅士的演讲”与会场上各式新潮时尚的“女人的裙子”作为比较对象,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比喻。“绅士的演讲”是时间的长短,而“女人的裙子”是空间距离的长短,通过比喻链接进行评论,巧妙、精当、实在是高!让人津津乐道。
有一次,林语堂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讲话之前,上台讲话的人都是长篇大论。在大多数与会者期待中,林先生走上主席台,时间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林语堂面对台下的听众,眼神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他缓缓开口,“绅士的演讲,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话音刚落,他立即转身,置无数眼球的注视于不顾,径直回到自己的座位。台下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都在发愣,全场鸦雀无声,短暂的静寂过后,随即是满场的掌声和笑声。早就声名远扬的林氏幽默在校园再一次大放异彩。
顺便介绍一下在场女士们的着装,当时台湾正流行超短裙,不少年轻女性身穿各式新潮时尚的短裙来参加毕业典礼,吸引了不少绅士的眼球。
林语堂借眼前之景,寓自身感受,借机发挥,巧妙地把之前讲话者长篇大论占用时间的“长”和现场女士裙装的“短”作形象化比较,幽默至极,令人叫绝。
林语堂在一个学校毕业典礼上总共才十几个字的一句简单讲话,为何堪称幽默经典呢?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就可领略大师话语的精妙和高明。
简单一句话,包含了一个比喻。本体是“先生的演讲”,喻体是“女人的裙子”,连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存在于人们想象空间的“长短比较”。这是一个方法少见,对象特殊,效果空前的比较形态构成的比喻。
“绅士的演讲”和“女人的裙子”不能直接形成对比,而是由前者的“长”和后者的“短”形成抽象、间接地比较——比较方法少见;
两个比较对象一明一隐,女人裙子的“短”,调动了听众的视觉感受,是这句话的焦点,而绅士演讲的“长”在句子当中并未出现;但经林语堂的话语调度再加上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形成了“长、短”比较的形象画面——比较对象特殊;
一句话调动整个礼堂的听众,让人津津乐道,长时间回味无穷,且广为流传,成为林氏幽默经典语录之一——比较效果空前。
幽默经典还有一个亮点,即概念“短”的实践运用。现代汉语表述“短”概念的内涵不是十分清晰:指与长相对的两端距离小,既可表示空间又可表示时间。在思维实践中,表示空间的“短”和表示时间的“短”应该区分为两个概念;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因为词义的关系联系非常紧密。林语堂的一句话充分利用了汉语少量词语形态模糊的特点,于特定语境中利用“短”既表达时间又可表达空间的词义联系,不拘于常规,突出思维实践中的一词两概念的特殊效果,营造了一个出人意料而且耐人寻味的幽默氛围,不得不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