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六铅四雍正铸 康熙官币铜几何
(2009-06-24 16:08:07)
标签:
雍正铸币铜六熔币取铜推理康熙铸币含铜比例 |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官铸钱币金属含量构成比例是铜六铅四,即六成是铜,四成是铅。因为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要高于铸币的面值,不少商人出以利计,纷纷熔币取铜,使得本应在市面流通的铸币严重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以物易物现象。但是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必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以实物或银子代替。市民唯有用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再去交税。不少官吏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例交易,而大发“坑民”财。雍正之前的康熙年间却未出现这种情况。从以上陈述中是否可以推出康熙年间铸币的含铜量均在六成以下?
这是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中的一道习题。
课间休息,一学生问我这道题的答题步骤,我看过习题,要他把习题抄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解答。
同学们的答题集中于以下两种情况:
1、可以推出。因为只有康熙年间的钱币含铜量在六成以下,商人无利可图,自然不会熔币取铜;
2、不可以推出。仅凭商人无利可图不能必然推出康熙年间钱币含铜量在六成以下,如果那时熔币取铜的价值价低于铸币面值,或者官吏按朝廷规定的比例同市民交易呢?
经过讨论分析,问题实质逐渐明朗。我强调按题目要求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先检验第一种答题意见。根据所给材料,如果假设某种情况,之后的推论必须有依据支撑结论成立。而“康熙年间的钱币含铜量在六成以下,商人无利可图,自然不会熔币取铜”只是停留在假设阶段,接下来缺乏实证,不能支持结论成立;连接词“只有”表示必要条件,却用于表示充分条件,错了。故此,答题所述仅仅是一种可能,即康熙年间铸币含铜量可能不少于六成。
第二种答题意见正确。根据所给材料无法推出康熙年间铸币的含铜量比例,可能不足六成,也可能有六成。推理是根据前提蕴涵推导出必然性结论,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体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关系。如果缺乏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推不出就是推不出。
至于康熙年间铸币含铜量到底多少,根据题干材料,推出的结论是,可能均在六成以下,也可能有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