餍足量——被经济学家忽视的概念
(2019-09-27 10:44:18)
标签:
财经 |
餍足量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商品达到最大满足程度时的消费量。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到餍足量,可以获得最大满足:100%的满足。
基数效用论者完全忽视了餍足量这个概念,以至于说效用可以基数测量,说什么效用单位是Util(优特尔),结果这个效用单位实在是过于荒谬,自消自灭了。
效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是以百分数计量。
效用的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商品一定数量获得的满足程度。既然消费者消费到餍足量满足程度是100%,那么消费者消费的数量没有达到餍足量,满足程度一定小于100%。
如何计量某一消费数量处的效用呢?
不同的假设,计量的结果不同。
基数效用论者有一个基本假设:边际效用直线递减,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边际效用递减方式。有了这个假设,加上餍足量,就可以求出效用方程了。
边际效用直线递减,这隐含的意义是边际效用函数是一次函数,边际效用是效用的导数,这意味着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
假设效用方程为:U=aX2(2是幂)+bX
假设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aX+b
假设商品的餍足量为A,当X=A时,有:
U=1=100%,dU/dX=0
即:
1=aA2(2是幂)+bA
0=2aA+b
可求出:
a=-1/A2(2是幂)
b=2/A
效用方程为:U=-X2(2是幂)/A2(2是幂)+2X/A=X(2A-X)/A2(2是幂)
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X/A2(2是幂)+2/A=2(A-X)/A2(2是幂)
令K=X/A有:
U=K(2-K)
dU/dX=2(1-K)/A
K值、效用、边际效用表
K值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有了餍足量,加上边际效用直线递减假设,效用、边际效用方程和数值很容易推出并计算。
基数效用论者由于忽视了餍足量这个概念,在效用、边际效用计量方面止步不前,这个教训够大的。
有人说,中国有个成语“贪得无厌”,这意义是不存在餍足量啊,永远都不满足,怎么会有餍足量?笔者认为“贪得无厌”与餍足量的存在并不矛盾。“贪得无厌”是指对不同种商品的需要没有止境,而不是说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达不到最大满足。对一种商品一定有达到其最大满足的时候——这个量就是餍足量。
由于某一个人对某一商品均有餍足量,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理性消费者不会消费超过餍足量。餍足量可以视为某一时期的最大需要量。
个人的需求曲线其实就是根据效用原理推出来的。假设商品数量小于餍足量,市场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增加对商品的购买(这样效用会增加),也就是说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运动(需求曲线原理)。
说道需求曲线,人们没有意识到有一个最大数量的限制,这个数量就是餍足量。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数量一般不会超过餍足量。整体的需求曲线也会有一个最大数量的限制。
对于非消耗性商品,由于消费能力的限制和其他因素作用,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同一时期购买,某一时期的需求曲线截止点会远远小于整体餍足量。
对于消耗性商品,由于消费能力的限制和其他因素作用,某一时期的需求曲线截止点一般也会小于整体餍足量。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往往体现为多种商品“供大于求”(某一价格提供出售量大于需求量),原因就是因为需求量其实并不是无限的,是有限的。餍足量或一定比例数的餍足量就是需求量的极限。
餍足量,你被忽视了,但是你确确实实是客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