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与生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三种生产曲线
(2017-05-15 15:53:38)
标签:
财经 |
为了研究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我们作如下假设:
1.生产量未达到满负荷产量,可以增加产量。
2.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无论在什么价格。
3.生产的原则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
利润公式为:
利润=(价格-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
假设价格在变动成本之上某处。
如果价格下降,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价格下降,(价格-变动成本)降低,必须提高产量才能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
如果价格上升,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价格上升,(价格-变动成本)提高,提高产量有利于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
显然,此时无论价格是下降还是上升生产者都会提高产量。
此时,生产曲线有三种:
一种是斜向上的生产曲线(价格上升生产量增加)。
一种是斜向下的生产曲线(价格下降生产量增加)。
一种是垂直的生产曲线(产量达到满负荷产量无法增加)。
假设价格等于或小于变动成本,此时理论上应该停产。因为此时生产是倒挂,入不敷出。
也就是说,此时无论价格是上升或下降,生产者在理论上都应该停产。但由于有的生产者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有的生产者还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继续生产(可以生产后储存不销售,这违反前述假设),我们认为在此价格区间,生产者减少产量概率大一些。
此时生产曲线有两种:
一种是斜向上的生产曲线(价格下降生产量减少)。
一种是斜向下的生产曲线(价格上升生产量减少)。
我们探讨另一个话题:价格上升或下降什么原因引起的?
根据假设,生产量全部销售,价格变化不是供给量变化引起的,那么只能是需求变化引起的。也就是说是因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
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增加的,达到最大产能后,需求仍然增加,此时生产者会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引发一轮投资热潮。
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减少的,减少产量后,需求仍然减少,此时生产者会陆续闲置产能减少产量,这就是所谓的去产能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