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行游之渑池古秦赵会盟台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自游姿在 |

参观仰韶文化博物馆后直接去了古秦赵会盟台。秦赵会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把“秦赵会盟”描写得活灵活现,戏曲《将相和》也把渑池之会表演得有声有色,这件事就发生在古河洛地区、现在的渑池县。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人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以示友好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遂成会盟高台。
古秦赵会盟台位于今渑池县城西,渑水和羊河之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台饱经沧桑,据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渑池知县王之都在会盟台上建亭,镌石纪事。崇祯末年,碑亭毁于战火。清嘉庆十三年,渑池知县甘扬声再次建碑亭于台上。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知名人士章士钊等倡导赞助重修秦赵会盟台,历时四年完成。会盟台下,有一圭形碑塔,正是当年卫立煌所建。碑的正面是民国时期书法家寇遐撰写的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个大字,后面刻有章士钊手书的词《唐多令·景蔺》。1986年,渑池县大规模重修了会盟台护台基石,台顶呈八角形,中央建亭子,双层八角尖顶仿古式,上覆金色琉璃瓦,亭中竖四方形巨碑,上刻《重修古秦赵会盟台碑记》及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等人的题字。古秦赵会盟台处于部队营区内,属于军事禁区,为了方便游客的参观,部队特意留出了一条通道,可以到盟台前,并能直接登上会盟台。













前一篇:豫西行游之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
后一篇:恭迎韦陀菩萨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