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2018-10-09 09:45:04)
标签:

佛学

历史

旅游

图片

杂谈

分类: 自游姿在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著名的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明万历六年(1578),阿拉坦汗在青海会见西藏达赖三世索南嘉措许愿用宝石金银装饰一座很大的释迦牟尼像。于是,阿拉坦汗和妻子三娘子筹集黄金白银铸造释迦牟尼佛像,主持兴建召庙,构筑城池,竣工后明朝廷赐城名归化城,即现在的呼和浩特旧城,万历皇帝赐寺名弘慈寺,由于召中供奉着银制大佛像,故也有银佛寺之称,即现在的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伊克是大的意思,故称“大召”至今。历史上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建了很多召庙,呼和浩特也有“召城”之名,号称“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随着城市发展,很多召庙都被拆除,盖起了高楼大厦。有的人把席力图召称为小召,实际上席力图召是阿拉坦汗的儿子修建的,小召是阿拉坦汗孙子修建的,而大召是阿拉坦汗修建的,相距不远,但是三座不同的召庙。小召喇嘛曾受到清皇帝的许多特殊恩赐,在当时归化城召庙中的地位也曾一度超越大召,但在历史进程中逐渐走向败落,直至被特大暴雨夷为平地,后在小召原址修建了学校,只留下了地名,而大召和席力图召则幸运的保留了下来,成为呼和浩特“召庙文化”的重要部分。
  席力图召一街之隔就是大召,山门前广场上矗立着阿拉坦汗雕像,大召山门和天王殿进行了围挡,正在进行局部修缮,内部正常参观。走进大召,虽为藏传佛寺,但感觉建筑形式与汉传寺院无二,天王殿前矗立一匹骏马雕像,给庄严肃穆的寺庙平添了几分神秘,这与召庙东山门檐下悬挂的“九边第一泉”字样的牌匾,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清康熙皇帝御驾西征,在大召前歇脚,时值酷暑,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井"之名。其水质居明代设重兵把守的九座著名边防城市一线众多泉水之首位,相传山西榆次人王用祯以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九边第一泉"并刻成横匾悬挂于大召的山门之上。在大召内走访每座庙宇殿堂,造型大都如汉式宫殿融入了藏式风格,恢宏气势很不一般,尤其是殿顶的黄色琉璃瓦装饰,龙的造型凌驾在脊兽之上,凸显与一般召庙的不同,具有皇家气质。康熙皇帝曾驻跸大召,并把他用的御伞和一些皇家用品赐给了召庙,为了表达对康熙皇帝忠诚,大召决定,取消了藏传佛教寺院的活佛转世传统,康熙闻言龙颜大悦,拨给银子对召庙重新整修,将大殿顶部全部改铺黄琉璃瓦,在释迦摩尼银佛前供奉黄金铸造的“皇帝万岁”神牌。康熙皇帝借此,在召庙设立喇嘛印务处,管理归化城佛教事务,还授予特权,有事直接奏报,大召亦然当起了“钦差”。皇帝之所以如此,大概考虑的是阿拉坦汗修建的大召与西藏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多的是为自己统治需要服务。当然召庙这很多做法似乎有离经叛道之嫌,不过也确为其壮大带来了好处,也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宗教文物。其中尤以银佛、龙柱、壁画驰名中外,被誉为“大召三绝”。此行呼和浩特,走进大召,也正为一睹三绝,历经400余年,维持当时原始模样,没有经过后期任何的人为修善,非常难得,不愧大召的镇寺三宝。
  大雄宝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由尼泊尔工匠用3万两纯银铸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当年
佛落成时,西藏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举行了“开光法会”。银佛前的两根通天柱上金色蟠龙,呈腾云吐雾,张牙舞爪,二龙戏珠之状,其设计巧妙,形象逼真,灵动之感极强。布满经堂和佛殿的壁画描绘的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既有天上人间,也有人间地狱,画面生动,引人入胜。除此之外,大召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内蒙访古之呼和浩特大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