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之土右旗美岱召

标签:
佛学旅游图片历史 |
分类: 自游姿在 |

萨拉齐地处包头和呼和浩特之间,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美岱召位于土右旗东部,距萨拉齐20公里左右,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供奉的三娘子也是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她的历史贡献甚至可与王昭君相提并论。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哲恒阿哈的女儿。蒙古有“继婚”的古俗,就是长子在父亲死后可以娶自己的继母为妻,三娘子16岁嫁给了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当时阿拉坦汗表面上向明朝称臣,暗地却经常出兵抢掠明朝边境,导致冲突连绵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农牧业生产萧条,明朝政治经济损失惨重,蒙古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甚至影响到阿拉坦汗的地位。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三娘子用其智慧,力排众议,完成了与明朝廷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双方罢兵,实现通贡互市,使得边境上安定繁荣。阿拉坦汗也把象征权利与财富的王印、调兵兵符和市赏凭记等全部交给了三娘子。阿拉坦汗去世后,长子黄台吉即位,他想按照旧俗娶继母三娘子,三娘子不同意,但是,明朝廷分析形势,其他蒙古贵族并非和三娘子一样主张和明朝和平相处,如果三娘子不主政可能再度引起边境冲突,便急速派人说服三娘子同意与皇台吉的婚事,三娘子以两地的和平为重,最终32岁的三娘子与比自己大20岁的阿拉坦汗的长子皇台吉成婚。皇台吉即位后,听从三娘子劝告,打消与明朝开战的念头,1585年,皇台吉病逝,其子扯力克即位,三娘子打算隐退,但历史惊人的相似,曾经的太上皇后三娘子又嫁给了自己的继孙,与黄台吉的儿子扯力克和帐成婚,明万历皇上再册封她为忠顺夫人,蒙元实际掌权仍在三娘子之手。1594年,三娘子已是头白齿落,信奉佛祖,但她的第三个丈夫又去世了。此时,围绕王位继嗣,土默特部落发生了一场权利归属的内乱,为了部族和平,三娘子不徇私情,毅然将权利移交给应有的继承者,同时按照习俗,再次嫁给了这位继承者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1613年4月,64岁的三娘子因病去世,被安葬在美岱召内。
美岱召至今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进入景区,迎面有一座圆形水池,中间是美岱召博物馆,为一座寺庙建的博物馆,实在少见,据说整个建筑,从空中鸟瞰,像是一朵盛开的金色曼陀罗花。仔细看过展品,感觉没有太出彩的。博物馆北面就是美岱召,远远望去,后依阴山山脉,险峻的山峰上立着祭有阿勒坦汗骨灰的白塔,山脚下的美岱召城门、城墙、垛口、墩台、角楼,不像寺庙,俨然是一座古城池。实际上就是土默特部的首领阿拉坦汗为自己建造的王府官邸,阿拉坦汗被明朝敕封为顺义王后他请求朝廷赐佛像和城名,明廷赐名福化城。阿拉坦汗晚年及他的继任顺义王都笃信喇嘛教,陆续修建了庙宇殿堂,后来就成了既是政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汉名灵觉寺,清代又更名寿灵寺。阿拉坦汗和他的继承者也始终保持同西藏活佛的友好关系。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到内蒙古为阿拉坦汗去世诵经超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圆寂于内蒙古。万历三十二年(1604),阿勒坦汗的玄孙被选定为三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成为四世达赖。西藏派根敦巴藏嘉措到土默特,作为达赖喇嘛在蒙古的全权代理人,蒙古人称他麦达力,由于麦达力活佛当时居住在灵觉寺,所以人们就称灵觉寺为麦达力庙,蒙古语即美岱召。美岱召城门是三层歇山顶城楼,上悬“泰和门”牌匾,门洞上方嵌一块石匾额,上书“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落款“大明金国”,把大明刻在前面,金国放在其后,既表示接受明朝封赐,又保留自己的国号,可谓是城府深沉。进入泰和门步入美岱召,正对门洞就是佛殿,正是为殿内明代绘制的壁画来此,但机缘不巧,佛殿正在完全封闭下修缮,事先有预知,也就没有过多遗憾。顺序参谒分布在四周开放的乃琼殿、燃灯房、罗汉堂、太后庙、达赖庙、八角庙、万佛殿等。三娘子骨灰储藏在檀香木塔中,供奉在太后庙;八角庙供奉大威德金刚;四世达赖的代表麦达力活佛坐床传教乃琼殿;燃灯房、罗汉堂等等。走在美岱召,仿佛在翻看一本史书,用2个多小时了解美岱召数百年历史也只能是个大概,美岱召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留下的印象,顺义王家族,三娘子的传奇等等无法诉说,或是说不尽。就美岱召而言,说它是座城,也可,说它是座庙也行,说它是座邸宅,也对,这就是历史上曾经作为大明金国“都城”的美岱召。













前一篇:内蒙访古之包头五当召
后一篇:内蒙访古之蒙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