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迹录.第24天7月3日《雪山下的英魂》

标签:
旅游图片 |
分类: 自游姿在 |
红柳滩,因红柳得名,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灌木,以前这里红柳枝叶相连,给戈壁沙海增添艳丽的色彩,如今红柳滩上无红柳。一说由于生活需要,红柳遭遇砍伐;也有说法因发生特大泥石流,红柳被卷走,再也没有长出。愿信后者,以前这里本没有人居住,直到近些年,有人来此开了买卖,服务游客吃住,阿里地区也加大管理以遏制砍伐红柳现象,“红柳滩”得获生机。7月3日,我们从红柳滩到叶城,走完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G219国道。
红柳滩出发后一个多小时,到了康西瓦,康西瓦虽有地名,却非村镇,而是一片茫茫戈壁,两边高山相对,喀拉喀什河流经而过,河谷砂砾满滩。1962年,举世瞩目的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喀喇昆仑山打响,我军前线指挥部就设在了这里。战争结束,前指撤离,留下83位烈士遗体,后人便在这里修筑了中国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我们来到陵园时恰遇驻地官兵正为烈士扫墓,高耸矗立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牌上镌刻“保卫祖国边防的烈士永垂不朽”烫金大字,纪念碑前摆放有香炉。一座座烈士坟茔,没有苍松翠柏,也没有鲜花绿地,只有身后的雪山紧紧依偎在一起。这里实在太偏僻,高寒缺氧、远离内地,除当地驻军、穿梭新藏线的专业运输车辆以及旅者外,很少有前来扫墓的人,当看到有驻地官兵给烈士扫墓时非常感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共和国没有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长眠在这里的英雄。征得官兵同意,我们一起为烈士扫墓,一起祭奠英雄,点燃一只烟,洒上一杯酒,敬上一炷香,深深的鞠上一躬,泪眼朦胧,几乎失控,大放悲声。不是亲人们无情,而是来这里实在太难,烈士的英灵无论在天堂还是在九泉,多一些人祭奠、怀念,总会让他们多一些欣慰,多一些含笑。现在北京60多岁的老人没有忘记当年的你们这些20岁的年轻人,今天我们来看你们了并且带了北京二锅头。
没有复杂的仪式,昆仑巍巍,雪山无言,只有战士点燃的鞭炮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