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迹录.第18天6月27日《萨迦寺》

标签:
旅游图片佛学 |
分类: 自游姿在 |

到萨迦当晚感觉天气有点凉,晚饭后简单洗漱便休息了。第二天吃早饭,感觉胃部不适,没有食欲,许是轻微高反,没有其他症状。早饭后徒步来到萨迦南寺走了一圈转经道,外观萨迦寺红、白、青三色涂抹寺墙,其意明白,但是看外表与之前看到的其他寺庙有着明显不同,高大城墙建有垛口,壕沟护城河,四角建有角楼,看上去完全像一座具有坚固防御功能的城堡。萨迦寺庙门开在东面,门口开在垛口两侧,穿过狭窄的门洞进入寺内,随行的驴友不喜欢逛庙,我也不顾什么“一人不逛庙”之说,独自购票,不是逛庙,是参观!进入萨迦寺先拜谒八思巴殿。吐蕃王朝兴盛时的唐代,萨迦仅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历史的机遇给了后藏这片开阔的仲曲河谷。1073年,当地的大家族昆氏的先祖官却杰波经过多方筹措在本波日山建造了萨迦北寺,从此开启了萨迦在西藏历史舞台上辉煌的历史序幕。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将原来的西夏分封给了自己的第三皇子23岁的阔端,成为了西夏故地和甘青藏区的最高统帅,镇守西北疆土,要把吐蕃纳入蒙古帝国版图。阔端先派出将领多达那波率蒙古军队进驻吐蕃。后又选择萨迦·班智达请他到凉州(今武威)商谈西藏归属。并委派多达那波为“金字使者”率兵带着诏书和礼物,深入后藏萨迦寺,迎请寺主萨迦·班智达。当时萨迦第四代世祖萨迦·班智达已经63岁,从西藏到凉州绝非易事。但他无从选择,便携带两个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骑着马,牵着骆驼由萨迦寺出发,经拉萨前往凉州。炎炎烈日,风雪寒冬,跋山涉水,穿过大草原,走过戈壁滩,整整两年,到了凉州。经过反复磋商,双方议妥吐蕃归顺蒙古汗国,吐蕃各僧俗首领向蒙古降附纳贡,承认是蒙古汗国的臣民,接受蒙古汗国的统治。蒙古汗国则维持各地僧俗首领原本的职权,并正式委任给相应的官职。这次史称“凉州会盟”后,四祖萨迦·班智达劝说西藏各教派归附元朝,从此结束了西藏自吐蕃王朝灭亡后的400多年的割据动荡。建立了吐蕃崩溃后的萨迦王朝,开启了西藏史上的政教合一统治。谈判之后,四祖萨迦·班智达本可以回到吐蕃故土,然而,他选择留在凉州,于1251年在凉州幻化寺圆寂,年仅17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第五代教主。他19岁受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邀,为之传授“欢喜金刚灌顶”,26岁被忽必烈封为元朝国师,后又被封为元朝的帝师。这位萨迦五祖还为元朝创建了蒙古新文字,即以八思巴名字命名的一种字体,令人敬佩其聪明才智。随着萨迦派政治力量的壮大,公元1268年,规模浩大的萨迦南寺也出现了。退出八思巴殿登上了高大的萨迦寺院墙,头顶烈日和高耸的经幡,似乎在诉说着萨迦寺曾经的辉煌。七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拥有着全藏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外两个“回”字的建筑紧紧包围着这片佛教圣地,远眺仲曲河北岸山坡北寺遗址,眼前也只是逝去王朝的背影。当走进拉康钦莫大殿,除了三尊释迦牟尼像外,惭愧空面佛像,知其名者甚少,近乎于无知状态。当走到空间狭长的经书墙前,向上望去非常惊讶,殿内光线昏暗,情不自禁的偷拍了两张照片,在其后参观珍宝馆是还偷拍了贝叶经。萨迦寺主殿外左侧有一小门,牌子上面写着汉藏两种文字“解脱梯”。据说,一口气跑上这42级解脱梯便无世间烦恼。4300米的海拔不敢跑上,缓步登梯而上,中间没停顿,到平台处才喘息片刻。平台西北角是护法殿,传说很久以前萨迦附近有三位随意危害众生的魔女,被萨迦高僧降服关押在这里,受教化做了萨迦寺的护法神。地方狭窄,灯光昏暗,几尊横眉怒目呲牙咧嘴手舞足蹈的女性塑像,看着令人生畏。拉康钦莫大殿二层西回廊的壁画大都反映佛教生活,是萨迦寺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壁画,因为是用矿物颜料画成,即使到了现在颜色依然没有脱落。
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如果详细观看,我想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而我在寺内的时间仅仅一个小时,很多地方都不予许拍照,没有留下照片,但是这段经历却给我留下了记忆,而且是很深的记忆。
10:40返回旅馆,我们将驱车前往世界第一峰的珠穆朗玛大本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