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行记中山西山寺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自游姿在 | 
  石岐也称“铁城”,是中山市的一个地名,泛指岐江东岸沿江的开阔地带,山多石,水分歧,中山市的老城区所在,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穿街走巷,不经意间,也许就与历史撞个满怀。我们关注点放在了石岐西山上的西山寺,在石岐佬享受美餐美味后,中山纪念堂公园、中山博物馆坐公交过而未入,直接来到西山脚下。最先看到“中山纪念图书馆”石牌坊,牌坊旁肃立着孙中山、宋庆龄的全身铜像。穿过石牌坊,拾阶而上,便是西山寺,据说是八十一级石阶,花冈岩石壁上刻“第一峰、仁寿禅林、西山寺、六棉古道”等,犹如书目,大概包含了西山上全部。西山寺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也称武峰或第一峰。低矮的小山,山下公路车流不息,一片喧嚣,山上却是郁郁葱葱,寺内十分幽静,真是闹中取静,一个静心好地方。西山寺始建明嘉靖年间,初建时为乡贤毛可珍读书之所,后改为寺院。此后,历经多次增建重修,至今已经四百多年,1990年被列为中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山市佛教协会所在寺。登上石阶,跨进写有西山第一峰的山门,左边还是石阶,又一个小院门,横眉上书六棉古道,门内是个不大的小院,左侧是圆形院门,进入又是一座小院,坐北向南,一座山门殿,额匾“仁寿禅林”,一幅“红棉旧荫,福地重光”对联,字体刚劲,笔力浑厚。清末书法名家张玉堂曾任职于香山(今中山市)担任右营都司之职,终老香山,自署香山人,这幅对联正是他用拳头所写,后人称为“拳书”。数百年来,西山寺饱经沧桑,风雨剥蚀,日寇侵略,文革十年,寺内文物尽失,僧人撤走,仅存破旧正殿、两楹联留存也属万幸。1987年筹备西山寺修建,当地信众、海外华侨、港澳台胞闻讯响应,踊跃捐资,昔日寺僧重返禅林,主持修复寺院殿堂,重塑佛祖金身。如今盛世丰年,西山寺佛光普照,钟声常鸣,为国泰民安祈祷,为普渡众生诵经,每逢佛诞、初一、十五等日,上香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寺内香火鼎盛。西山寺并不大,旁门出来便是“六棉古道”,相传在宋代,寺院周围种有六株木棉树,后年久枯萎,明代寺僧曾补植,故人们便称树下的环山小路为“六棉古道”。沿着古道,来到西山寺后,这里有一块平台,打扫的非常干净,有一块建于1927年的“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纪念1916年讨伐龙济光时阵亡烈士。纪念碑对面,有一块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的照壁,孙中山先生手迹。
临别西山寺,想到木棉树六颗,还有否?于是又走一圈,看到寺院周围确有几颗高大树木,不知是否为六棉,仅在一棵树下看到有牌注明树龄100年以上,大概也是补栽的。离开西山寺,选择到中山汽车站坐长途大巴回广州,车上闭目养神,回味西山寺,六棉古道,木棉花开,一定很美,很美……
红棉高耸西山上,六株傲躯宋明栽。
花开如炬映古寺,石岐何时君再来?
花开如炬映古寺,石岐何时君再来?


































前一篇:岭南行记中山石岐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