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行记广州陈家祠七绝之铜铁铸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自游姿在 |

陈家祠的铜铸主要在大门上,镶有一对精美的铺首。在我国铺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广东省湛江也曾有出土发现汉代铜铺首。铺首衔环使用在古代建筑、墓葬的墓门和棺椁上,是一种信仰文化,含有驱邪意义又具使用价值,即可做拉手及敲门物件,又能起到装饰、美化的艺术效果。陈家祠大门上铺首距离地面2米多,说明它绝非扣门功能,已成为陈姓家族等级观念符号和精美的装饰物。边饰莲瓣,兽头衔环,张口露齿,形态凶猛,造型凶猛的铜铺首和形态威武的门神装饰在大门之上,使这座合族祠堂产生一种肃穆而庄严气氛。
清代以铁铸作为庭院装饰的极少见,陈家祠建于清末,广州作为当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西方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也随之传入,陈家祠在连廊廊柱和聚贤堂前月台栏板就使用了西方的铁铸装饰工艺,达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陈家祠整体三进六院,相对独立又互为贯通,连廊起着分隔庭院空间和方便雨中行走的作用,其一改厅堂前方形石柱,改用圆形铁柱来支撑华丽的廊顶,柱体较细,分别铸有柱础、柱身和柱头。铁柱的强度和硬度比石柱和木柱都大,柱子占地较小,增大了连廊的空间,并抗虫蛀,具有木柱和石柱无法具备的优点,由于柱身细小,从而减少了对视线的遮挡,给人一种轻巧、秀丽、通透、简明的美感。聚贤堂前月台栏杆,民间艺人吸取西方建筑装饰手法,巧妙地将铁铸通花栏板镶嵌在石雕的围栏框架内,铁铸栏板和石雕栏杆色彩对比强烈,我国民间传统题材与西方铁铸通透的立体造型装饰工艺完美结合,典雅、明快,极富装饰效果,成为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

















前一篇:岭南行记广州陈家祠七绝之灰塑
后一篇:岭南行记广州陈家祠七绝之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