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访古之开元古寺

标签:
佛学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自游姿在 |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诏明令各州郡新建或改建一批寺院,并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作为寺院的名称,以超度战争中死亡将士的亡灵。这批寺院能遗存至今的,都成为了佛教界知名的寺院,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邢台开元寺便是其中之一。
邢台开元寺,又称“东大寺”,始建于后赵石勒年间,名“大云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初建时,香火旺盛,为中国北方之最。唐玄宗下诏敕建开元寺后,邢州大云寺改建为开元寺。元朝兴盛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明朝以后,开元寺开始衰落,千年古刹变逐渐的冷清起来。至1982年,开元寺历经沧桑,雄姿犹存,河北省政府将其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邢台市政府再次修复开元寺,形成目前由开元古寺、大开元寺和开元寺公园三部分组成的文化园区。我们离开西大寺,坐车到开元寺公园,感觉类似街心公园,没有兴趣闲逛,一穿而过,来到大开元寺山门前,时至中午,果腹为先,返回时开元古寺山门紧闭,便进入了其东侧的大开元寺,这里2006年复建后开辟为宗教活动场所,山门悬挂“大开元寺”匾额。走进山门,寺院内干净、整洁,天王宝殿、韦陀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妙法堂、藏经楼、千僧阁、钟鼓楼等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佛教氛围浓郁,但不如访古,貌似游园,感受不到历史的沧桑,当然与其宗教活动场所的定位是相符的。问过保安才知道,开元古寺与大开元寺内部是不通的,各走其门,于是,退出大开元寺,向西来到一墙之隔的开元古寺。此时山门已开,开元古寺实际就是开元寺,为有别于新建的部分所以叫开元古寺,这里是历史上大开元寺遗留部分,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大殿保存完好,遗存有丰富的从唐代到清代的珍贵文物。现存主要殿阁有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等为明清时期建筑。古寺内保留着历朝历代至民国时期寺院修葺的碑刻,字迹虽不易辨认,但非常难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开元寺“野寺钟声”曾是古邢州八景之一,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的巨型铁钟仍然完好如初存放在寺内。钟壁上部铸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上记载铸钟监制人、资助人及工匠的名字、身份等信息。此钟已有八百多年,仍保存完整,钟壁图案、文字清晰如初,可见当时我国的冶炼铸造技术水平是非常之高的。传说,大钟铸成后第一次敲响前,老僧告诉小僧说“等我走离寺院十里,你再敲钟”。但小僧没解其意,试钟心切,老僧才走出三里就敲了钟,结果钟声只能传出三里了。寺内一座建于后梁乾化年间(公元911-915年)的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刻《陀罗尼经》,雕刻精细,也为今不多见的浮雕珍品。
开元寺碑廊内现存有公元313年至民国年间的石质文物109件,是开元寺征集保存寺内的,时间跨度达1600多年,文字介绍包括有:汉故上党国王太夫人荐功碑、北朝造像、六祖惠能禅师碑、唐尊胜陀罗尼经幢、飞天龙纹经幢构件、宋代线刻经变故事、元代万安大士碑、普门塔壁垣记及明清至民国时期多通石碑,但是由于没有更详细的介绍,碑廊前还拉有警戒带,不便靠前逐一辨别,只得拍照了两张全景照片,没能详细欣赏,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邢台开元寺,又称“东大寺”,始建于后赵石勒年间,名“大云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初建时,香火旺盛,为中国北方之最。唐玄宗下诏敕建开元寺后,邢州大云寺改建为开元寺。元朝兴盛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明朝以后,开元寺开始衰落,千年古刹变逐渐的冷清起来。至1982年,开元寺历经沧桑,雄姿犹存,河北省政府将其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邢台市政府再次修复开元寺,形成目前由开元古寺、大开元寺和开元寺公园三部分组成的文化园区。我们离开西大寺,坐车到开元寺公园,感觉类似街心公园,没有兴趣闲逛,一穿而过,来到大开元寺山门前,时至中午,果腹为先,返回时开元古寺山门紧闭,便进入了其东侧的大开元寺,这里2006年复建后开辟为宗教活动场所,山门悬挂“大开元寺”匾额。走进山门,寺院内干净、整洁,天王宝殿、韦陀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妙法堂、藏经楼、千僧阁、钟鼓楼等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佛教氛围浓郁,但不如访古,貌似游园,感受不到历史的沧桑,当然与其宗教活动场所的定位是相符的。问过保安才知道,开元古寺与大开元寺内部是不通的,各走其门,于是,退出大开元寺,向西来到一墙之隔的开元古寺。此时山门已开,开元古寺实际就是开元寺,为有别于新建的部分所以叫开元古寺,这里是历史上大开元寺遗留部分,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大殿保存完好,遗存有丰富的从唐代到清代的珍贵文物。现存主要殿阁有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等为明清时期建筑。古寺内保留着历朝历代至民国时期寺院修葺的碑刻,字迹虽不易辨认,但非常难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开元寺“野寺钟声”曾是古邢州八景之一,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的巨型铁钟仍然完好如初存放在寺内。钟壁上部铸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上记载铸钟监制人、资助人及工匠的名字、身份等信息。此钟已有八百多年,仍保存完整,钟壁图案、文字清晰如初,可见当时我国的冶炼铸造技术水平是非常之高的。传说,大钟铸成后第一次敲响前,老僧告诉小僧说“等我走离寺院十里,你再敲钟”。但小僧没解其意,试钟心切,老僧才走出三里就敲了钟,结果钟声只能传出三里了。寺内一座建于后梁乾化年间(公元911-915年)的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刻《陀罗尼经》,雕刻精细,也为今不多见的浮雕珍品。
开元寺碑廊内现存有公元313年至民国年间的石质文物109件,是开元寺征集保存寺内的,时间跨度达1600多年,文字介绍包括有:汉故上党国王太夫人荐功碑、北朝造像、六祖惠能禅师碑、唐尊胜陀罗尼经幢、飞天龙纹经幢构件、宋代线刻经变故事、元代万安大士碑、普门塔壁垣记及明清至民国时期多通石碑,但是由于没有更详细的介绍,碑廊前还拉有警戒带,不便靠前逐一辨别,只得拍照了两张全景照片,没能详细欣赏,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前一篇:邢台访古之天宁寺前殿
后一篇:邢台访古之清风楼&道德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