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2015-05-11 08:24:05)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分类: 自游姿在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一代名相、史学家司马光墓位于夏县城西的水头镇小晁村北,距离禹王城遗址只有几公里,顺路便可拜谒,司机的的家距此不远,小时候常到这玩,讲了些有趣的事情。司马光想必国人都不陌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甚广,路人皆知,这次在司马光家乡与其近距离接触,对他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司马光6岁其父司马池就教他读书;
        7岁时,就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震动京洛之事;
        12岁,随父前往四川广元,在栈道上遇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巨蟒疼痛一震,滚下深不可测的悬崖栈道;
        20岁,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
        21岁,因父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改任苏州判官。因母病逝,辞官回家服丧三年;
        23岁时其父司马池病死晋州,司马光和哥哥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夏县。双亲相继离世,司马光悲痛万分,把悲哀化作发奋读书作文的动力,以排遣无尽的悲伤和寂寞。读了大量的书,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期间了解了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情况;
        26岁,司马光服丧结束,签书武成军判官,不久又改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短时间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
        29岁,贝州农民王则起义,要推翻宋王朝。这时司马光父亲好友庞籍在朝为枢密副使,掌管全国军事要务。司马光出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为尽快平息起义给庞籍献计献策。具体建议“以计破”,威胁利诱并用,进行分化瓦解,只诛“首恶”,余皆不问。实际上起义军只坚持66天,首领王则惨遭杀害,其余尽皆焚死。
        31岁,庞籍升任枢密使,举荐司马光任馆阁校勘,但没有得到皇帝的许可;
        33岁,宰相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37岁,司马光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从此,司马光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
        38岁,出任地方;
        39岁,重回中央,赐五品服;
        44岁时,擢为知制诰,司马光不愿就职,认为这是一个掌管起草诏令的差事,不是他的特长。为此,他在连上九《辞知制诰状》,仁宗皇帝收回诏令,改授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仍知谏院。
        61岁,擢司马光枢密副使,可是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自请离京,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66岁,司马光全部修完《通鉴》的最后部分,奏进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十分重视,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68岁,司马光相位上去世,宋哲宗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灵柩送往夏县安葬。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余庆禅院创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是司马光祖坟香火院,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赵顼敕赐为余庆禅院,现仅存大殿一座,为宋代遗构。殿内供三尊彩塑佛像,中为如来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他们嘴唇上都留有胡须,目前在国内难得见到这般尊容。后知道,最初的印度佛像都留有蝌蚪式的胡须,元代以后,中原大地上的大佛便不再饰以胡须。殿内两侧有十六尊泥塑罗汉是宋代早期的作品,遗憾得很,昏昧角落里十六尊罗汉个个有身无首,除极个别是因为佛殿漏雨损坏以外,有十一个罗汉头在1994年被盗墓者偷走,并贩卖到香港,后由香港爱国人士出资赎回,据说还有三尊没有下落。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杏花碑”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传说,司马光在相位上去世,宋哲宗亲临葬礼,追封他为温国公,命苏轼撰写碑文,亲自题写了“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又建造了这座墓地。然而,政治风云变幻让九泉之下的司马光难逃厄运。死后不久,由于政敌进谗构陷,司马光却被哲宗追回封赠,其碑文尽被砸毁深埋,惟御额和龟趺幸存。金王朝统治时,当地的县令王庭直来拜谒茔祠,听守茔僧人讲述往事,心有所动。就令人挖出残石,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但深埋断碑的地方却有杏花盛开之异象,所以得名“杏花碑”。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温公祠堂里原有温公四代塑像,可惜毁于50年代。
晋南游之夏县司马温公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