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同学说,去支付宝面试移动开发,面试官问了几个 iOS
底层问题,没回答上来,面试的人说,这些技术问题来了支付宝就能学到,内部很多技术文档。喜欢技术的人听起来心痒难当。
这种说辞就是忽悠没经验的人的。支付宝既然有这么多技术资料,那么技术团队各个都成了高手?
为什么没有各个成为高手呢? 有几个移动开发牛人? 你能确保你会成为技术牛人么?
支付宝内部的技术资料比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料还多? 又有多少成了技术牛人呢?
举个例子,支付宝技术这么牛逼,为啥 App 在 iOS 9 下的闪退还不解决呢?
几百人的移动开发团队,难道都在忙着钻研技术,不解决问题了么?
不是的,是大公司的工作机制决定了他们成不了所谓的牛人,被内部的流程,复杂的机制内耗掉所有的时间资源。都忙着开会,哪有时间解决问题,自然也没时间没机会成为牛人。
工程师不要对大公司的技术有什么技术幻想,如果你奔着大公司的技术去的,你最好仔细想一下,去了大公司有多少的可能性让你变成技术牛人?
成为技术牛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机遇。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没经历过淘宝的快速爆发期,那么你不可能真正掌握怎么解决高并发的问题,不可能真的解决秒杀的问题。大的技术方向也容易理解,但你没有实践机会,什么用都没有。
成为技术牛人的另一个因素是:持续学习。现在要学习任何开发技术,在互联网上都能找到。能掌握到多深入,恐怕就千差万别了。不要觉得进了公司有各种培训讲座的技术,就是让你天天听牛人讲座,绝大多数人也成不了牛人。上学的时候还天天听课的,哪一个把基本功学扎实了呢?
同样,从 BAT
出来的工程师也不是各个都是高手,很多人充其量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除去大公司的光环,自身价值所剩无几。这应该是客观事实吧,虽然很多用人单位还很迷信这些。
有些创业团队很喜欢写:核心成员来自 BAT
等公司。其实,这基本在告诉别人,我们团队成员都干不了具体的事儿,所以我们还需要干活的。
后一篇:冒死讨论一下「加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