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是我新书的后记。每年Kobe生日,我都会写一篇博客。这个博客好像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年一更新。今年的生日礼物很特别,在8月23号这天,我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写这本书酝酿了很久,但真的动笔,时间不长,并且是在我最忙碌的那段日子。那些天,每天晚上忙完手里的工作,我会写一会儿书,有时长有时短,我会为了很多细节去翻阅很多美国的新闻,也会一蹴而就写出那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个夏天,市面上大概会有很多本关于Kobe的书,大概我这一本与其他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些事情是我真正见证了的。
我写过很多稿,但从未写过书。当我真正开始动笔,才知道写一本书原来这么难。那段时候鼓励我的,就是一个念头:写完就好(此处无鸡汤)。还好,我终于写完了,还好,现在它终于呈现出来了。
下面说正事儿,购买链接: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12492.html
京东:http://item.jd.com/11956239.html
现在还处于预售阶段,不过本周末就会全国到货了。
没有Kobe,就不会有这本书;没有Kobe,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对于Kobe,我总有说不完的感谢。但在今天,就只说这一句:生日快乐。
无论你在球场还是生意场,如果你永不畏惧,总会开花结果。
1998年初某一天,我的一个公牛蜜哥们儿在接过我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本乔丹自传之后,跟我说:“现在谁还看公牛啊,都看湖人。”很多年后,他不承认自己说过这句话,毕竟那会儿正是公牛即将夺取第六冠的赛季,在那个时候不看公牛却选择看湖人的,大概不是特立独行之人,就是脑残。可惜,第一次接触NBA的我,就被带进了这个脑残坑。
2000年6月15日,总决赛第四场加时赛,当时奥尼尔六犯离场,科比的脚踝肿了好大一块,但就是靠他的跳投,湖人才赢下了那场球。我爱上了这个留着蘑菇头的倔强的家伙。
2008年10月24日,我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国土,那个赛季,我成为了一个驻美记者,主要跟湖人,从揭幕战到总决赛到最终的夺冠游行,我见证了湖人时隔7年之后再次夺冠。
2011年7月15日,在沈阳,那时候我是《扣篮SLAM》杂志的记者,并且在那个夏天得到了专访科比的机会。采访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问到了姚明,因为科比曾说姚明为中美两国的篮球建造了一座桥梁。然后我说:“其实你也是一座桥梁,很多人因为你,爱上了篮球。也有一些人,比如我,因为你而选择了现在的工作。所以我想要谢谢你。”他看着我的眼睛,诚恳地说谢谢。我们就这样相对着互相说着谢谢,无论他还是我,那一刻,好像都找不到其他词汇。
2015年8月23日,科比生日那天,我买下了2016年4月13日湖人主场对爵士的比赛门票。或许是赌一把,又或许出于一个十几年科蜜的直觉,我认为那会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现场见证那个时刻。
2015年11月29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去美国出差,阴错阳差去看了那天湖人跟步行者的比赛。赛前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科比宣布赛季结束之后就要退役的消息,同时,也收到了他写给球迷们的那封信。我想,我们是有缘分的。
2016年4月13日,我如期出现在斯台普斯的117看台,这个看台对我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做随队记者的时候,117看台正中间,也就是球员通道的正上方,是国际媒体席,我坐在那里,见着了湖人的夺冠历程。此外,117看台也包围着球员通道,我知道,当科比离开球场的时候,那里将是必经之路。当科比走向球员通道的时候,我举着手机,开着视频拍摄,手抖得厉害,却舍不得放下手臂。作为一个记者,同时也是一个球迷,我习惯性地尽自己所能记录可以记录的一切。但比赛结束之后,那天所有的照片以及视频,我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那天比赛坐在我旁边的小伙伴,后来跟我说,回去重看视频,里面净是我大哭的声音,好吧,我承认,那天比赛最后一分钟我就开始哭,我本来就是个爱哭的人,更何况是在那一刻呢。
说个秘密:这本书的第一章《最后一战》是我在交稿的前一刻完成的。因为这一章,我拖稿了,我不敢回忆那一晚,也不愿回忆那一晚,终于到了拖无可拖,我才动笔写下那一章,然后连检查的勇气都没有,就任性地发给了我的编辑。
就像那句烂俗的话,科比退役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
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