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个太阳,怒江有个月亮

标签:
金飞豹怒江福贡石月亮步道少数民族旅游 |
分类: 徒步穿越 |
天上有个太阳,怒江有个月亮
中国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而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1969年成功载人到达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向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对于普通人而言,虽然月亮依旧高高在上,不过并非遥不可及,“攀月祈福”近在咫尺,因为“天上有个太阳,怒江有个石月亮”!
石月亮在福贡县的石月亮乡境内,仿佛是开天辟地初始就耸立在那里一般,在群峰之间,如同一轮满月悬挂在高黎贡山之间,一眼就能辨识出来。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就有石月亮的记载: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努娃用泥塑了两兄妹,哥哥叫启沙,妹妹叫勒沙,把他们送到怒江边。怒江龙王的女儿努娃和启沙建立了真挚的爱情。龙王得知后十分恼怒,发大水要淹死启沙兄妹,兄妹乘船飘到高黎贡山山顶的一座石峰前,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在千钧一发之际,启沙拿起努娃授给他的神弓对准山顶连发三箭,只见火花四射,山顶被射穿一个大洞,射出的长箭落在亚坪原始森林,化作了一根挺拔的石柱,成了后来的石太阳(即亚门昌),而射穿的大洞当地傈僳族同胞称为“亚哈巴”(就是今天的石月亮),月亮山也因此得名,成为滇西各族神话中的唯一女神——傈僳族的米司阿恰的栖居之地,石月亮则成为傈僳群众心目中的圣石,更是少数民族情侣的定情石。从地质学上讲,石月亮是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强烈的地质应力作用而迅速上升而形成的一块5.4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玄武岩,是云南大地最早升起的陆地。经过大自然数亿年的鬼斧神工,这块云南最古老的石头逐渐溶蚀、风化、崩塌,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块由寒武纪玄武岩所形成的圆形空洞构造——石月亮,构成真正意义上“海上生明月”的自然美景。而在二战时期,这个宽32.7米,高60米,厚2米的石月亮更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连接的一条重要生命补给线——驼峰航线的重要导航地标!在怒江边矗立了亿万年的石月亮不断地向世人述说着秘境怒江的千年往事,传承着博大绚烂的民族文化,展示着神奇古朴的民俗风情,更期盼着在未来书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3月怒江州邀请著名探险家、高级商务策划师金飞豹先生和著名地质学家费宣先生对怒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工作。从昆明到怒江,从怒江到福贡,从福贡到石月亮,金飞豹等人沿途“观碧罗雪山日出、赏高黎贡山花海、看怒江峡谷澎湃、品峰峦叠嶂云海”,但也体会到“攀月”的艰辛:从福贡石月亮乡到石月亮景点正常行走需要6~8小时,来回10小时以上,而且很多地方没有道路,只能跳过零散的石块跨越山间小溪,穿行于灌木丛中。可进入性差、攀爬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不仅导致了很多慕名来到石月亮的游客“望月心叹”,也造成了石月亮景区客源市场小,旅游经济规模上不去的现状,更成为了制约福贡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展思路是有了,可是如何实施呢?当福贡县政府邀请省内外一些专业规划机构参与登山步道的规划投标时,这些机构首先开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高昂设计费,然后派出了大规模的设计团队,当设计师来到现场发现根本无法攀登到石月亮时,只能表示无法设计,而其他同意参与设计的单位在没有现场勘查的前提下,也提出了几十万的设计费,修建步道的费用则报出了几千万元天价!面对庞大的设计修建费用,县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够支付,只有另觅思路以创新的方式修建。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登山协会、云南省体育局、怒江州委州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收到了福贡县石月亮修建登山步道项目的报告,有关领导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云南分院也伸出援手,按国家登山步道建设标准义务免费为福贡县设计规划了步道。
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后,福贡县政府用以工代赈,因地制宜的方式,号召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自行修建石月亮登山步道:没人工怎么办?乡民自发组织起来出工出力,在县政府的指挥下修建步道;材料不够怎么办?利用当地自然倒塌的树木、竹子、石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不少乡民甚至还把自己盖房子的材料捐献出来修建步道;在坡地上搭建步道困难怎么办?运用当地少数民族“千只脚”(在坡地上独有的建屋技术)的独特建设技术,坡地修建问题解决了。
2012年9月30日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正好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中秋佳节,同时也是石月亮登山步道正式开通的日子。上午,峡谷中的晨雾尚未散去,怒江各少数民族同胞便身着节日盛装,早早来到了活动启动仪式的现场。步道开通剪彩仪式结束后,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等嘉宾顺溜索飞渡怒江,从西岸石月亮登山步道起点,开始了对这条步道的首次体验。
无论是山间潺潺的小溪还是道边艳丽的野花,亦或是竹子搭成的独木桥、休息间,沿途秀丽雅致的景色让每一位攀登者惊讶不已,沉醉其中,只觉得手中的相机不给力,恨不得将所有景致都搬回家去。
世居在此的少数民族同胞还在山里居住劳作,看到外人来,虽然略显羞涩,虽然语言不通,不过仍然热情的把我们这些陌生人“抓到”屋里。屋子很小,皮肤黝黑的主人用口缸从熏得漆黑的茶壶里接了些水,涮了涮,然后泼到地上,接着再接了水涮,如此三遍,方才给每一位进屋的客人倒上满满一口缸热水,那一刻平淡的白开水也能温暖每一个在场的人心。
下撤过程中,还不断有人上山,这其中包括傈僳族、怒族的少数民族同胞,因为石月亮是他们心目中的定情石,步道修通后,有更多的青年男女登上石月亮互表钟情,一句少数民族的“我爱你”,让我们领略到一份少数民族特有的浪漫和一抹甜蜜的幸福。
下到山脚,天气依旧没有放晴,看样子今年中秋仍然难以看到月亮。离晚会开始的时间还很早,不过福贡街头的人潮已径直涌向了石月亮广场。广场不大,但已经坐满了人,不少未能到场的观众只能爬上了周围的楼顶观看活动的盛况。虽然月亮还藏在云后,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参与活动人群的喜悦心情。喜庆的弦子响起,它撩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热情四溢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虽然少了几许诗情画意,却让人忘却了自己是客人的身份。
夜已深,但广场依旧热闹,欢乐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在这个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拥抱的地方,在这个怒江水奔涌穿流的地方,在这个大香格里拉环线重要旅游集散地、滇藏新通道交通中枢和怒江休闲养生的“后花园”,我们“相约福贡知福纳福”、“相会福贡寻福觅福”、“相聚福贡攀福祈福”。再见福贡,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再叙福贡,这块民风淳朴的福地,再聚福贡,这块最后的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