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路上

标签:
玉溪信使团杂谈 |
分类: 东南亚友谊信使 |
01月09日 昆明至玉溪
发车仪式结束后,由于市两会将要召开,张祖林市长带队象征性的骑行了一段,我们的征途也就此开始。
出发后佳园装饰公司的朋友们一路送行陪伴,整个车队在道路上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靓丽风景线,引得沿途路人频频张望。在海埂大堤,以滇池和海鸥为背景,所有队员合影留念。虽然此次征程漫漫,不过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估计这样迷人的美景和这样惬意的时刻在未来的行程还会经历。
信使队员们在海埂大提合影
队伍骑行了48公里到达海口后,在陪同骑行的车友们的祝福声中,信使团继续前行。下午天气骤变,寒风瑟瑟,急雨浇身,这一刻真切的感觉到“洗礼”的含义,这时手机短信响了“飞豹老师,现在到哪了?天气变化你们要注意身体!”“现在到了哪了呢?天气怎样?也很冷吗?”……一路上不断收到朋友们的祝福,一身的寒意也被驱赶走了。晚八时,信使团风雨皆程抵达玉溪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经过110公里的征程,到住处时每个队员的身体都有很多反应,有的腰酸、有的背痛,还有的喊全身酸痛,问我那里痛?我笑答道:我的屁股已不是自己的了——骑车症状。好友何金星备好了酒菜,看到疲惫不堪的队员,何大哥只说了一句:“辛苦了,你们为云南争光、为国争光啊”,这一刻,虽然队员没喝酒,但心里暖暖的。
我们在玉溪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舒服的度过一晚后再次准备出发
01月10日
一大早,信使团就开始了行程,队伍只能骑行在年久失修的老公路上,几十公里湿滑泥泞的道路上,我们一行七人在艰难的挣扎,稍不留神就会人仰车翻,我们的时速也被迫控制在5km/h,但还是经常发生自行车“漂移”的情况。而每当货车从身边驶过时,飞起的泥浆又会溅满身上,仿佛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泥地拉力赛。
道路泥泞
泥脚
翻山越岭已是信使团的常态,每天爬了几座山我已忘却,未来即将出现的山峰不会是我们的第一座山,也不会是最后一座。傍晚翻越海拔1980米的山是在风雨中完成的,上坡15公里,下坡15公里,震得我的双手至今还有些发麻。
晚上抵达峨山县化念镇时,街上仅有的几家餐馆早已打烊,旅馆老板娘看见我们满身泥泞、肌肠辘辘,特意打开厨房让我们做饭。彪哥大显厨艺,十分钟后一顿饭食已经做好,虽然只是简单的炒饭和热汤,不过爽口的味道已经让所有队员们大呼过瘾,疲惫的身心也就此得到了放松。这时一位朋友发短信来关心问候说:“辛苦了”。我回答说:“习惯了,在路上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成为我的人生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是生活,没故事的人生是生存”。
彪哥主厨
化念夜餐
01月11日
今天雨没有下了,不过寒意仍然笼罩着征途,经历了前几天雨水和寒冷的双重夹击,不少队员已经开始有感冒的症状。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继续骑行。
信使团里的老外们路过村镇时,都会引来路边行人的关注。小学生们会对着戴维、杰西打招呼:“哈罗”,而当我骑车经过时,一身的装扮也令他们好奇的问:“你是外国人吗?”“是的,我是中国人”我笑着回答。
进入双江县县城时孩子们迎上来抢着与杰西和大卫打招呼
前些年,当国人骑车还仅仅是为了上下班的需要时,国外已经开始了为了环保、为了健康而骑自行车,如今,随着国力的强盛,许多国人也开始换一种思维模式加入到了这种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行列里了,这也是我们本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化念到元江的77公里,几乎都是翻大山,与老路并行的是近十年新修建的昆明到曼谷的高速路,信使团缓慢吃力的以几公里的时速骑行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看着高速路上奔跑着的一日千里的车辆,在这一新一旧、一快一慢之间,虽然信使团选择的是“老路”,不过却加载着“新意境”。
队员们最怕上坡手机响,主要是不方便接,如果风雨天更加麻烦。不过上午爬坡时,接到罹患白血病的好友黄焰从病房拨打的电话,当她得知我要骑到新加坡时,兴奋的要求下次要带上她。电话中,她的声音充满了期望,而我也答应她有机会一定带上她,并祝她早日康复。7100公里的路程不算短,要知道著名的环法赛一般也才3500公里左右,信使团队中唯一的女骑手李元来自春城晚报,几年前曾骑行过欧洲大陆,此次出发后每天忍受着腿部肌肉拉伤的痛苦艰难的骑行着。队友称她是国宝“大熊猫”。连续上坡后稍作停留,跚跚来迟的李元到达时开玩笑的说请求大家帮她检修一下自行车,说车太重了。我们也会心的笑称:“我们的车也重,人累了车就重了,只能咬咬牙挺过去”。她也没要求休息,说到:“老爷们儿们,上路啦!”一行人在笑声中继续着这漫长的行程。
走老路过村镇时最担心的是路边的狗,狗见到我们总是群起而攻之,特别是落单的队员只恨腿上无力,下坡还好,狗跑不过车,上坡就惨了。晚上骑行,坡陡路滑,都市时报的杨海东眼睛近视,在寒气中眼镜不时被雾气抹糊,加上刹车出现问题,在离住宿还有20公里,海东决定投宿农家,可老乡说啥也不敢收留他,说不敢留住“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