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11月课程——亲社会行为(1)宝宝会安慰同伴了

标签:
布奇乐乐园布奇育儿 |
分类: 爸妈训练营 |
http://s16/middle/5e0a6fa7hb199a154f13f&690
案例一:20个月大的思雨在公园和妈妈一起玩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的小哥哥大声哭起来,小哥哥哭得特别伤心,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本来玩得很开心的思雨突然不笑了,看了看小哥哥,自己也开始断断续续地抽噎,还直往妈妈的怀里躲。
案例二:两岁半的陶陶和小伙伴们玩得正高兴,好朋友皓轩摔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陶陶跑到皓轩身边,先看了看大哭的伙伴,然后伸出手碰了碰皓轩的手臂,说:“你会好的”。后来又把自己的喜欢的小火车拿过来递到皓轩手里,说:“小火车,给你玩!”
案例三:妈妈在厨房切洋葱的时候,被洋葱熏得直掉眼泪,两岁多的洋洋看见赶紧跑到妈妈身边,抱住妈妈说:“妈妈,妈妈,你快抱抱洋洋,你快亲亲洋洋,亲亲洋洋你就不生气了!”
以上的案例是不是让妈妈们有是曾相识的感觉?孩子这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感受他人情绪,安慰他人的行为叫做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对于公正、公平的一直直觉性领会,是道德发展的根源。
研究显示,10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对他人的悲伤情感做出反应。10-29个月的幼儿在看到他人悲伤时会注视悲伤者、哭泣、呜咽等。年龄大一些的幼儿会直接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或行为安慰悲伤者。即使有时候他们做出的亲社会行为在成人看来并不总是非常恰当,但他们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正真关心他人的成分。
亲社会行为是道德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要培养一个乐于分享、同情互助、体谅关心他人的宝宝,有良好道德情操,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祖国栋梁,妈妈爸爸必须重视宝宝亲社会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