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环勃朗峰徒步——渐入佳境

标签:
冰川谷塞涅山岭韦尼山谷徒步第三日 |
分类: 旅游 |
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腹地,海拔约1800米的山间木屋中,两列大通铺上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个徒步旅行者;通铺的两端各自用木板隔起两个铺位,那里是情侣或女性的雅间。一早醒来,睡觉轻的队友说:太爽了,深夜的呼噜声高低错落,此起彼伏,像交响曲!有人坏笑着问:能分出国籍吗?哈哈哈!
没错,单凭鼾声分不出国籍,甚至如若不随着好梦或恶梦中的一声呐喊或尖叫,连男女都分不出来,可生活中为了这样的事情却花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
我们这些在阿尔卑斯山徒步和骑行的旅行者似乎都不太在意夜晚的境遇,倒是几天来客栈精致的早晚餐以及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让我颇有些感触,或者这就是观念的不同。
一早,山谷中飘起了淡淡的雾,大家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徒士和方艺将要继续享受他们的浪漫;经常重装徒步的海阔天空,酷爱骑行的静以及拍狗的老秦显得异常轻松,他们都在尼泊尔,非洲有过多次的徒步经历;其实小范也是个徒步达人,只是这次似乎不在状态,也好我这个菜鸟有了伴儿;至于胡子吗,虽然不像那几位痴迷徒步,但身体素质非常好。
舒适的温度,灿烂的阳光照耀着阿尔卑斯山和我们每个人。今天我们将要从法国的冰川谷到达意大利韦尼(Veny)山谷的蒙特高山小屋(Rifugio Monte
Bianco) 。在阿尔卑斯山徒步,Juliette和德一简直就是在陪我们玩,这种强度对他们而言毫无负担。Juliette真是个好向导,她熟练掌握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几天来又在无时无刻的学习中文,同时不停地给我们讲解阿尔卑斯山的自然地理以及动植物,因为她学中文时发音的不标准,甚至因为她的喋喋不休,使得我们一路上总是少不了欢声笑语。她告诉我们,本来她在巴黎大学学习的建筑设计,可工作后她太喜欢旅行尤其是徒步越野,于是便辞了工作,随后还自费学了一年动植物,然后就一头钻进了阿尔卑斯山,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做起了向导。
虽然已经是第三天,但队友们(包括我在内)并无疲态,是不是和每天大量的补充黄油,芝士,牛肉有关呢?很快,到达了塞涅(Seigne)山岭,在海拔约2500米的垭口,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次看到了勃朗峰,如果我的方位没有搞错,我们已经从勃朗峰西北转到了西南,当然我们也从法国来到了意大利。
其实,塞涅(Seigne)山岭就是法意的国界,一座石砌的墩子是界碑,也是标识牌。在山岭的垭口向下望去,是韦尼(Veny)和奥斯塔(Aoste)山谷。在向阳的意大利一侧看阿尔卑斯山层峦起伏,白雪覆盖的勃朗峰撼人心魄,而我们将要走进去的意大利山谷更是幽远深邃,此般景致引得队友惊呼:无以伦比!只是我不知道当初手持长矛或利剑,身披铠甲的古罗马士兵征服高卢时是否穿越过这个垭口。好像是,因为我们现在走的路就叫古罗马小道。
在塞涅(Seigne)山岭稍事休整,我们走进了山谷。阿尔卑斯山和世界上许多高山一样,很早很早以前也是被比现在多得多的冰川覆盖,随着气候变暖,地震等自然或人为的影响,冰川融化断裂下滑等等,慢慢的河流出现了,冰川擦痕成了景观。再以后,随着河流两侧地被,灌木,乔木的长成,人和动物也就来了。而如今,高山上的动物被人类干得差不多时,大部分深山中的居民离开了,到了更适合居住的地方。
韦尼(Veny)山谷真是个美丽,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从塞涅(Seigne)山岭开始,勃朗峰始终在高傲的注视着我们,一条溪流弯弯曲曲的陪着我们前行。越往下山谷越宽阔,水草越肥美,只是并没有看到许多牛,难道这里的牧民走了?
中途在一处高地小憩时,还真是看到了废弃的房屋和仍可饮用的山泉水。一对老夫妇,几个骑行者在山谷中走过,一个年轻的父亲带着两个应该是还没有读书的孩子在高地休息,在加上我们这几个远道而来黄皮肤的中国人,我觉得每个场景都是一幅画。我想,融入自然,就一定会有你的色彩!
当道路变得宽阔,溪水变成河流,山坡上长满高大的树木时,我们今天的终点蒙特高山小屋(Rifugio
Monte
Bianco)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观景之处,因为不管是在室内餐厅还是室外茶座都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阿尔卑斯山,甚至还可以看到一条已经变了颜色的冰舌——
徒步第三日,海拔上升650米,下降1000米,距离21公里,用时8小时。很棒的一天。
蒙特高山小屋:上下铺,四人间,男女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