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丛林中看庙——磅同 三波坡雷(柬埔寨自由行之三)

标签:
磅同红土路三波坡雷丛林漫步印度教杂谈 |
分类: 旅游 |
金边的街上随处可见中文,可却没人会讲。一整天许多“嘟嘟”车司机都在问我去不去“杀人场”,可我来柬埔寨最想看的是丛林中的寺庙、最想了解的是吴哥。
于是,我没有去有名的杀人场,而是向柬埔寨西北的丛林中走去。Capitol guesthouse楼下就是Capitol车站,这里有通往各地的汽车。我的第一站是磅同省(Kampong Thom)省会磅同市。去那里是因为三波坡雷是真腊时期的首都、柬埔寨的起源。还有我要去柏威夏省(Preah Viher)那里也是必经之路。
165公里,四个多小时,很长一段是沿着洞里萨湖边行进,下午约两点到达磅同市,下车后路书上的客栈Arunras guesthouse就在路对面,很方便。等在路边拉客的摩托车和“嘟嘟”车(摩托车后面挂个斗,像我们的三轮摩的)很多,我自然又被围了一次。
住进客栈(单人间,有风扇,有卫生间,5美元),和金边一样,这里床上又是厚厚的海绵垫子,有些太过柔软了。洗了个澡后来到街上。这回我是主动找人搭讪了,因为我还不知道如何才能去柏威夏?结果我有些失望,几乎所有人都说这里没有班车去那里(包括客栈的服务员)。怎么办?难道我要游完三波坡雷后从这里继续前行去暹粒吗?郁闷。在附近的市场转了一圈然后订好了去三波坡雷的摩托车(单程35公里,往返8美元),简单吃了晚餐回到房间,睡觉。
第二天一早,坐上摩的穿过不大的城区沿着公路向丛林中的三坡波雷而去。出城后不远看到一个三岔路口分别指向暹粒和特崩则棉,我们沿着特崩则棉方向前进,我问司机这条路是新修的吧,他说:“是呀,通车还不到两年。”我又问:“那怎么会没有班车呢?”“有啊,下午四点半。”司机肯定的说道。哈哈,心情大悦,也怪了,昨天怎么没问他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很少有人去那里,来往金边—磅同—特崩则棉的人基本都是柏威夏省的,柏威夏省对很多柬埔寨人而言也算是荒凉之地了(因为那里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沿着公路大概走了有20公里的样子,我们开始骑行在乡间的土路上。红土路、大片的稻田、一丛丛高大的树木不时在视野中出现,沿途风景越来越原始、越来越美,只是偶尔才会有小村庄出现,一并来的定会有高大的椰子树、低矮的香蕉树、木制的吊脚楼以及并不忙碌的人们。
在一个由西向北的转弯处,我们恰好行进在一个村庄里,可前面已是汪洋一片,司机停下了车,卷起裤腿,我正要下车淌水,司机却说:“不用,你坐好就行了。”再一看前面,30—50公分的水路中,行人、摩托车、自行车、还有牛车都在水中若无其事地走着、孩子们还在水中嬉戏,有一条小船从路的一侧划到了另一侧,惹得我也从摩的上下来加入了车流和人流。并不时和过往的人以及路旁吊脚楼上的村民打着招呼,他们也都友善的和我笑着。甚至我还跑到一家门口送了两只从国内带来的圆珠笔给一个7、8岁的小男孩,孩子一丝不挂淌着水羞涩的拿过笔然后快步跑上了吊脚楼。
我们继续前行,不久来到了一条河边的三波坡雷售票亭。过桥来到河对岸,这里草木丛生、树荫浓密,在一片开阔之处有几件茅草屋聚集着一些卖食品和水的商贩,几个本地的导游追着不多的游客和蔼的推销自己揽生意,还有几个10来岁的孩子也慢悠悠的跟着游客叫卖柬埔寨的手工艺品。在平静祥和的气氛中我拒绝了一切,选择了前方一条通向丛林中的路,像很熟悉这里的当地人一样慢悠悠地走进丛林。
几乎全部被丛林覆盖的三坡波雷分三个部分,我首先进入的是三波塔群(Prasat sambor),高大的砖结构主寺里面供着湿婆的化身,寺外塔着脚手架,几个工匠正在修缮,在他周边还有几座砖塔大多只剩残垣断壁,倒是塔边的树木在茂盛地生长着,三波塔群的围墙也还隐约可见。两个卖围巾的孩子一直跟我转完了三波塔群后才走开。从三波塔群的西南沿着一条小土路前行便完全进入了丛林,高大的树木成了这里的主宰,烈日只在小路上显示着最后的尊严,丛林中只是偶尔有些光亮的线条而已。
在寂静的小路上一直向南约走了有600—700米,当再次看到残破的围墙时就是三波坡雷最大的建筑陶塔了(Prasat tao),也有人称他为猴庙。这里又是古树参天,几棵大树早已和砖石缠绕在了一起,庙前两座精雕细刻的石头狮子据说还是1500年前真腊时代的遗物。我从陶塔塔群的东门进入再从西门出来时看到两个10来岁的男孩正在阴凉处打着从树上弄下来的浆果(不知是什么果实),我好奇地看着他们,他们怯生生的看着我,随手掏出几块糖递给他们,然后我们相视一笑。不知这些孩子们是否知道就是这片丛林,1500年前曾是柬埔寨、甚至整个东南亚最先进最繁华的地方。
沿着陶塔塔群的围墙继续向南我又看到了一座砖塔,他身上还残留着漂亮的砖雕,再向右看时我惊呆了,树包塔,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树包塔。看着眼前的奇景,我兴奋的躲在一棵树下坐稳偷偷的但舒服的吸了一支烟。定下神来在看周边,居然不远处还有水,顺着满是落叶更加荒僻的林中小路走过去,原来是条河。这就是磅同的森河吗?浓密的丛林、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难怪这里曾是真腊的首都,难怪高棉人的辉煌源于此。后来我得知我看到这座寺庙是Chongkot Sampov Temple. 又向东在向南走了半小时我漫步到了此次丛林的最深处看了Tropeang Rompeak Temple.
最后来到Prasat Yeai Poeun时在丛林中我已独自走了三个多小时。奇怪的是,不孤独、不恐惧,还有些洋洋得意,甚至还有几次蹲在林中小路上看蚂蚁搬家,或许是有哪些古老的寺庙和建造这些古老印度教寺庙的高棉人祖先陪伴吧。其实如果时间不充裕光看这里就够了,因为这里是人们认为最能体现三波坡雷风格的寺庙——虽然仍是一片荒芜和残破。但我们不难从这片荒芜以及残存下来的建筑群中看出,这里作为昔日都城的繁华和昌盛。
我感叹,高棉——这个丛林中的民族、象背上战斗的民族、接受了印度教的民族,在1500年前居然有了那么好的制砖工艺,那么高的建筑水平和雕刻艺术……
当我慢悠悠回来时,司机友善地冲着我微笑,然后同样慢悠悠的说:“走,我带你去最后一座最精美的庙。”……吼!
Prasat Sambor残破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