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标签:
郑燮书画题跋欣赏文化 |
郑板桥书画及题跋欣赏(一)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其中画竹成就尤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曾任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因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自画像
http://s14/mw690/001ILULEgy6DO4AA24dad&690
●郑燮《黄石图》
http://s13/mw690/001ILULEgy6DO4DryZm7c&690
【题跋】
屡游泰岱①何曾见,几过匡庐②未遇之。
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③。
板桥老人郑燮为泾川贤坦④画并题。
〔注释〕
①泰岱:泰山。“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亦称“岱宗”、“岱岳”。
②匡庐:庐山
③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这里用张良典故。《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榖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郑板桥用此典,既赞女婿才华,也劝诫女婿要知进知退。
④泾川贤坦:泾川,当是郑板桥女婿某的字;贤坦,贤婿。“贤坦”意谓“贤婿”,出自王羲之“东床坦腹”之典。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述: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逸少,王羲之字。
●郑燮《墨竹图》
http://s6/mw690/001ILULEgy6DO4L4DfDb5&690
【题跋】
十载①归来两鬓霜,秋风江上钓鱼航。
钓竿却叹无觅处,自写新篁②八尺长。
板桥老人郑燮画并题
〔注释〕
①郑燮50岁为山东范县令,54岁调山东潍县令,连署7年,61岁因请开仓赈灾忤大吏,罢官归家,为官前后凡十载。
②篁(huáng):竹
●郑燮《扬州竹图》
http://s3/mw690/001ILULEgy6DO4NUtt852&690
【题跋】
二十年前载酒缾①,春风倚醉竹西亭②。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淮一片青。
板桥郑燮
〔注释〕
①缾:同“瓶”
②竹西亭:亭名,在扬州城北门外。
●郑燮《旧石新竹图》
http://s12/mw690/001ILULEgy6DO4UlgRJ9b&690
【题跋】
其一
小院草堂近郭门①,科头竟日拥山尊②。
夜来叶上箫箫雨,窗外新栽竹数根。
其二
竹是新栽石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
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注释〕
①郭门:城门
②科头竟日拥山尊: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此指平民身份。竟日:整日。山尊,即山杯,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
●
http://s3/mw690/001ILULEgy6DO4YIC9Id2&690
【题跋】
宦海劳劳误杀人,故乡千里隔风尘。
如今老种家园竹,并有余阴盖四邻。
禹功年学兄正,板桥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