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1-06-16 09:44:54)
标签:

2011年高考

浙江卷

语文文言文阅读

试题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柳州高中  韩建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

    张文,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不及。”入朝,文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文以疑请,曰:“子无为。若某,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不可,焉用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浸虚。文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戴胄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来源:学科网ZXXK]

【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                      第:考取

B. 子无为                    嫌:疑忌

C. 其守约束                  俾:使

D. 时以执法平恕戴胄          方:仿效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实词理解。既要求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更要求有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依阅读经验,“举明经”是古代的一种科举制度,“及”的意思是“在科举中考中”,所以“”译作“考取”,合乎阅读经验,也合乎这里的语境。“”译作“疑忌”之意,也合乎我们的阅读经验及这里的语境。“” 在古文中就是“使,让”的意思,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译作“使”也符合这里的语境。D项,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并没有“方”通“仿”、译作“效仿”的例子;从语境看,如果人们认为张文瓘执法是仿效戴胄,那就不算是对文瓘的赞扬了。其实,在古文中,“方”常有“比”的意思(现代汉语尚存“比方”一词);在这里的语境中,“方”译作“比”恰切。

【答案】D

17.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吾不及                     B.极推引

   ②公之逮由使也                  为长句,歌以赠之

C. ①逸则富                   D. ①保邦未危

   ②醉则更相枕                  ②室西连中闺

【解析】本题考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应利用课文的整体来积累对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的理解,应结合文句的整体意义和语境来辨明虚词的用法和意思。A所:①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作名词性短语,与介词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B因:①②均为“于是,就”。C以:①表并列,并且,②表修饰关系,地。D于:①介词,引出地点,②介词,引出时间。

【答案】B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解析】本题考点:概括内容要点。主要考查的还是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和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把握能力。D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不合文意。张文瓘并非遭贬谪,而是被授予侍中之职,还兼任太子宾客,是高升;囚犯们之所以难过流泪,是因为张文瓘移职之后,不再能为他们办案。

【答案】D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 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句读。应多诵读文言文,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应注意分清语义结构。本句标点当是: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答案】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来源:Z|xx|k.Com]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鉴未远,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文翻译。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像)、“子”(您)、“施”(加,使担任…)、“焉”(哪)。第二句重点词语是“”(希望)、“使”( )、“劳”(辛劳)、“鉴”(前车之鉴,教训)。第二句还应注意补出省略部分。

【答案】

1像您这样的才华,施加怎样的职务都不妨,哪里需要赠与?

2我希望朝廷安抚百姓,不要让百姓因劳苦而生怨恨。隋朝的教训离现在并未远,我们不能够不体察。

 

参考译文

张文,字稚圭,是贝州武城县人。隋大业年末,迁到魏州的昌乐县安家。很小时失去父亲,侍奉母亲和兄长,因孝顺友爱而闻名。贞观年初,在举明经中考中,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担任长史,曾经叹息着说:“稚圭,是当今之管仲、萧何,他是我所比不了的。”李勣将入朝拜见皇上,文与二位(李勣的)属僚都为李饯行,李用佩刀、玉带赠给那二个人,但没有给到文。文因心存疑问,向李请教,李说:“你不要有疑忌。像某某,他性格犹豫,缺乏决断能力,所以我用刀赠来赠给他,想让他在判断时果决些;像某某,他行为放诞,不检点,所以我用玉带来赠给他,让他遵守约束。像您这样的才华,施加怎样的职务都不妨,哪里需要赠与?”于是极力推举引荐文。文两次调任水部员外郎。当时他的兄长文琮担任户部侍郎,按制度,兄弟不能一起任台阁,于是文出京城,担任云阳县令。积累官秩,被任命为东西台舍人,担任参知政事。乾封二年,文调任东台侍郎,与东西台阁都是三品官,于是与李勣共同担任宰相。不久,文主管左史事。

当时高宗修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又征讨四边少数民族,京城里养着上万匹厩马,国库慢慢空虚。文瓘进谏说:“作为王者牧养国民,让百姓安逸,社会就会富足而且健康,让百姓劳苦,人民就会怨恨而且叛乱。秦、汉时代,在四边广泛生事,修造宫室,秦朝到二世就土崩瓦解,汉朝到武帝末年人口就减半。应在未动乱时掌控政治,应在未危险时保卫邦国。百姓不会固定感恩谁,他们只感恩仁慈的主人。我希望朝廷安抚百姓,不要让百姓因劳苦而生怨恨。隋朝的教训离现在并未远,我们不能够不体察。”皇上认为他说得好,赐给他上百段缯锦,还把厩马减少了几千匹。

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还兼任大理卿。不足十天,就判决了疑难案件四百宗,被抵罪的人也都没有怨言。他曾患上小病,囚徒们一起斋戒祷告,希望他尽快痊愈,好为大家处理事务。时人认为文执法公平仁厚,可与戴胄相比。后拜侍中,兼任太子宾客。囚徒们听说他调任,都落泪哭泣,他得人心的情形就是这样。文品性严肃正直,从未曲法宽容,各部门上奏的议案,文都用心纠正反驳,所以皇上对他委以大任,有时他生病请假,其他宰相向皇上汇报工作,皇上一定问:“与文商议过没有?”如果没有,皇上就说:“你去找文一起商议。”要是回答说:“已商议过了。”皇上都立即批复认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