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试题解析
(2011-02-17 10:24:40)
标签:
教育 |
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试题解析
柳州高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每题3分,共12分)(2010年高考北京卷)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B.积券如山
C.未尝诣取直
D.终不复言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实词理解。既要求有充分的阅读积累,更要求有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 A项,“居”在古文和成语中常有“聚集,搜集”意,如“奇货可居”;这里译作“聚集,搜集”十分切合语境,“居善药”意即“搜集好药”。B项,“券”译作“借据,欠条”很正常,也很合语境。C项,“诣”在古文和成语中常有“前往,到”之意,如“造诣”,“诣太守,说如此”;这里译作“前往”切合语境,“未尝诣取直”意谓“从未曾到(未付钱者那里)索取欠款”。D项,“复”有时确乎可以译作“回答”,但在这里译作“回答”不合语境。“终不复言”的意思是“始终不再说起”,“复”意为“再”才与语境恰切。
【答案】D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虚词理解。应熟知常用18个虚词的通常意义和用法,并能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和用法。A前“之”为代词,代“自山泽来者”;后“之”为结构助词,主谓间取独。B前“以”作动词,认为;后“以”作介词,因(其后省略代词“之”)。C前“其”为语气词,表推测语气;后“其”为人称代词,“他的”或“自己的”。D两个“益”都是程度副词,意为“更加”。
【答案】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解析】本题考点:文言文翻译。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落实重点词义。A之误,可从两个方面看出。首先可从句子语法结构看:“馈遗清者”若译作“等待宋清馈赠的人”,那么“等待”之意何来?还可从该句所在语境看:该句在第三段,此段说的是,宋清虽仗义疏财,但许多人给他馈赠财物,所以他还是很富有。“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应译作“那些前来向宋清馈赠的人,都在他门口排成队了”。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考点:概括内容要点。B项“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不合文意,文中第二段中有宋清语:“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参考译文】
市场上的一般人因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宋清买卖药材四十年了,所烧掉的债券、欠条有数十到数百人,他们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管理好几州大的地方,他们的俸禄好多好多,他们要送礼物给宋清的人真是不绝于户。他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甚至)即使赊欠到死的人成千上百,也不妨碍宋清成为富有的人啊!赚钱取利是看得长远,因为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那里像一般的小商人呢?偶尔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大为愤怒,接着就相互詈骂而成为仇人。他们的赚钱取利,不是很肤浅很狭隘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
宋清实在是因为这个样子而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保持这样的作风而不停止,最后也因此而富有。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今一般人与人交往,在对方得势的时候就拚命去附从,而在对方失势的时候就翻脸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的作为了。世俗上的话,大家都只会说「交友像做买卖的『市道交』」。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一般人与人交往,有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回报、看得久远的人吗?如果幸运地出现了几个人的话,那么天底下那些贫穷困顿、被人废弃被人屈辱而能够不死的人就多了,(这么说来,)“市道交”又那里可以少呢?
有人说:“宋清并不是市道交的人啊!” 柳先生说:“宋清住在市场里面,却不作市侩买卖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身居官府,待在乡里、待在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买卖的行为,真悲哀啊!(这么说来,)宋清就不单单和市场里的人不一样而已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