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一:春之怀古(张晓风)
(2010-05-22 21:18:57)
标签:
教育 |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春之怀古》赏析:
前两段,描绘春天降临的情形。这些描写,想象丰富,饱含深情。语言灵动形象。运用拟人化写法,春天以及春天中的各种风物,均被赋予鲜活可爱、生机勃勃的品性;运用了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首澌澌然的歌”,别致而传神地突出了春天的神奇和美好;也运用了排比、反复,使文章内蕴丰富,使联想和想象鲜活灵动,使语言富于诗意和抒情特征。
第④段通过写“春”这一名字的由来,表现春的到来为人们的内心重新注入舒畅和愉悦。这段也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第⑤段表面上是写鸟丈量天空,实质上表现的是:春天的天空是那么的开阔、湛蓝,春天的飞鸟是那么的愉悦、欢畅。第⑥段表面上是写蝴蝶点花、蜜蜂编蕊、和风宠树、风铃挽风,实质上表现的是:春天给万物带来欢悦。两段都运用拟人化写法,把春天中的花、鸟等风物写得灵动可爱、生机勃勃。也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
末段,既总结前文内容,又卒章显志。“这样”指代的就是第①到第⑥段所写到的春天曾经有过的纯净、温煦、和谐和生机勃勃。“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句意谓:在今天“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春天已经消失,这令人追怀叹惋。这句话是全文文眼,即主旨所在:一方面,作者深情地“怀古”,极力追思赞美春天曾经有过的纯净、温煦、和谐和生机勃勃;另一方面,作者悲愤地“伤今”,正是深感工业时代环境污染之痛,作者才深情缅怀那消失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这句话是全文的线索。它领起了对过去的春天曾经有过的各种美景的描绘。它也强调了这些春天美景属于过去,呼应了文题“怀古”之意,暗示了本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