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朝鲜族舞蹈教学大纲》
(2011-07-24 06:28: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舞蹈中的成长 |
朝鲜族舞蹈(女班)
一、 课程编号:1047030116
二、 课程名称:朝鲜族民间舞
三、 学时/学分:108学时\周6学时\3学分
四、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下学期
五、 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本科专业
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七、 课程目的和任务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多民族民间艺术的集合体。包含着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民俗民风,发源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综合艺术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是民族舞蹈教育、表演、编导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各民族舞蹈的学习,在确定其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必要性的同时,体现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特色培养与特色内涵的重要性。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朝鲜族舞蹈微妙韵律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的极细腻内涵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朝鲜民族勤劳、善良、淳朴、热情、高尚民族个性和精神的了解以及它们与朝鲜族舞蹈内在的联系,并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全部潜能使其较全面地了解和较熟练地掌握朝鲜族舞蹈固有的韵律及风格。能够使学生真正把朝鲜族舞蹈学会、学好,并其将在朝鲜族舞蹈方面既能够胜任表演、教学、编导的等工作又能具备在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
(三)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按培养方案先修中国民族舞蹈综合课,为进入朝鲜族舞蹈单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又是为后续课程剧目排练课的学习,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走向社会进行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为一学期。教学计划根据专业性质的开课对象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八、 课程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选择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代表性很强并有较高训练价值的“呼吸”、“屈伸”、“步伐”、“划手”、“扛推手”等核心动作为基础训练的同时,以善于激发朝鲜族固有民族气息的“长短”(节奏)为基点,归纳和划分“古格里舞”、“安旦舞”、“阳山道舞”、“扎津古格里舞”、“它令舞”、“沙尔普里舞”、“挥毛里舞”等不同性质的风格舞,强化每一个种类的典型特点为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制定的。
为了学好朝鲜族舞蹈“柔中有刚”固有风格,学生必须准确地掌握住朝鲜族音乐“长短”的不同特点,同时一定要把“动中静”“静中动”的微妙韵律和内在气质贯穿到其不同“长短”舞的始终。尤其到了后阶段,除了上述要求外,应着重提高学生对朝鲜民族精神、性质、气质的了解以及它们与朝鲜族舞蹈内在的联系,通过“长短”与长鼓演奏法的训练以及“道具舞”、“表演性舞训练”等较高水平舞组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以及艺术修养。
总之,为了学生学得细、深、透,全面而系统、科学的强化教学。
(二)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舞蹈固有气质、韵律及风格的典型体态和动作进行专门训练。
1、 屈伸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屈伸”动作的柔韧性和动作全过程中 “顿”、“抻”、“伸”韵律的磨合与协调性。
2、 抻手训练
教学重点:主要训练手臂的用法。
3、 呼吸及神态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发力点在丹田并在呼吸的全过程中要把“顿”、“抻”、“伸”韵律贯穿得自然、流畅。
4、 扛推手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臂部动作的的规格、要领,肘部要松弛,把朝鲜族常用手形掌握好。
5、 划手训练(半、小、中、外、里、大)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臂部动作的的规格、要领,身体与臂部动作协调。
第二部分:韵律及步伐训练
1、 柔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每个步伐的全过程贯穿着柔韵。
2、 顿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跳肩,每个步伐的全过程要贯穿顿韵。
3、 颠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颠韵。
4、 沉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沉韵。
5、 脆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脆韵。
6、 晃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晃韵。
7、 冲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冲韵
第三部分:性格舞训练(各种“长短”舞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朝鲜族舞蹈中,舞蹈动作是以“长短”而创生,因此各种“长短”所产生的不同性格舞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所以必须集中进行各种“长短”舞的强化训练。
1、 古格里舞训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韵律柔韧、感觉连贯、情绪饱满、动作舒展。
2、 安旦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哏顿、动作大方、感觉跳跃、情绪高涨。
3、 扎津古格里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轻脆、情绪活泼、动作敏捷、感觉提升。
4、 阳山道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颠簸、感觉悠荡、情绪诙谐、动作流畅。
5、 萨尔普里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平衡、感觉宁静、情绪含蓄、动作缓慢。
6、 它令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重沉、感觉抻展、情绪诙谐、动作潇洒。
7、 挥毛里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飞快、感觉急迫、情绪沸腾、动作奔放。
第四部分:道具舞及表演性舞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朝鲜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有很多是道具的舞蹈,如长鼓舞、纱巾舞、假面舞、扇子舞……,这些道具舞本身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因此通过此部分舞蹈组合的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各种道具的运用同时挖掘其表现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纱巾舞(萨尔普里长短)
教学重点:把晃韵律学好的基础,把纱巾的运用掌握的要自如。
2、 长鼓舞(古格里长短、安旦长短、挥毛里长短)
教学重点:必须会击打古格里长短、安旦长短、双鼓槌击打法,同时必须掌握边击打边跳舞的技能。
3、 扇子舞(女)(中毛里长短)
教学重点:准确地学好各种扇花。
4、 刀舞
教学重点:准确地学好各种舞刀。
(三)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好基础形态、基础动律、基本手位、基本步伐、基本韵律等各个部分基础训练的基本要求。
2、 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好动作的基本要领,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动作气息的控制与把握,用心去舞蹈,以情带动。
3、 要求学生掌握好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动作短句与舞段的规律及关系。
4、 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动作的顺序、组合的顺序,切忌错动作。课后认真复习,反复练习。
5、 要求学生加强对动作内涵的理解,加强艺术表现力。
一、 课程编号:1047030116
二、 课程名称:朝鲜族民间舞
三、 学时/学分:108学时\周6学时\3学分
四、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下学期
五、 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本科专业
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七、 课程目的和任务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多民族民间艺术的集合体。包含着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民俗民风,发源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综合艺术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是民族舞蹈教育、表演、编导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民族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各民族舞蹈的学习,在确定其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必要性的同时,体现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特色培养与特色内涵的重要性。
(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朝鲜族舞蹈微妙韵律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的极细腻内涵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朝鲜民族勤劳、善良、淳朴、热情、高尚民族个性和精神的了解以及它们与朝鲜族舞蹈内在的联系,并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全部潜能使其较全面地了解和较熟练地掌握朝鲜族舞蹈固有的韵律及风格。能够使学生真正把朝鲜族舞蹈学会、学好,并其将在朝鲜族舞蹈方面既能够胜任表演、教学、编导的等工作又能具备在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
(三)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按培养方案先修中国民族舞蹈综合课,为进入朝鲜族舞蹈单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又是为后续课程剧目排练课的学习,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走向社会进行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为一学期。教学计划根据专业性质的开课对象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八、 课程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选择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代表性很强并有较高训练价值的“呼吸”、“屈伸”、“步伐”、“划手”、“扛推手”等核心动作为基础训练的同时,以善于激发朝鲜族固有民族气息的“长短”(节奏)为基点,归纳和划分“古格里舞”、“安旦舞”、“阳山道舞”、“扎津古格里舞”、“它令舞”、“沙尔普里舞”、“挥毛里舞”等不同性质的风格舞,强化每一个种类的典型特点为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制定的。
为了学好朝鲜族舞蹈“柔中有刚”固有风格,学生必须准确地掌握住朝鲜族音乐“长短”的不同特点,同时一定要把“动中静”“静中动”的微妙韵律和内在气质贯穿到其不同“长短”舞的始终。尤其到了后阶段,除了上述要求外,应着重提高学生对朝鲜民族精神、性质、气质的了解以及它们与朝鲜族舞蹈内在的联系,通过“长短”与长鼓演奏法的训练以及“道具舞”、“表演性舞训练”等较高水平舞组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以及艺术修养。
总之,为了学生学得细、深、透,全面而系统、科学的强化教学。
(二)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舞蹈固有气质、韵律及风格的典型体态和动作进行专门训练。
1、 屈伸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屈伸”动作的柔韧性和动作全过程中 “顿”、“抻”、“伸”韵律的磨合与协调性。
2、 抻手训练
教学重点:主要训练手臂的用法。
3、 呼吸及神态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发力点在丹田并在呼吸的全过程中要把“顿”、“抻”、“伸”韵律贯穿得自然、流畅。
4、 扛推手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臂部动作的的规格、要领,肘部要松弛,把朝鲜族常用手形掌握好。
5、 划手训练(半、小、中、外、里、大)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臂部动作的的规格、要领,身体与臂部动作协调。
第二部分:韵律及步伐训练
1、 柔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每个步伐的全过程贯穿着柔韵。
2、 顿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跳肩,每个步伐的全过程要贯穿顿韵。
3、 颠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颠韵。
4、 沉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沉韵。
5、 脆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脆韵。
6、 晃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晃韵。
7、 冲韵及步伐: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冲韵
第三部分:性格舞训练(各种“长短”舞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朝鲜族舞蹈中,舞蹈动作是以“长短”而创生,因此各种“长短”所产生的不同性格舞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所以必须集中进行各种“长短”舞的强化训练。
1、 古格里舞训练
2、 安旦舞训练
3、 扎津古格里舞训练
4、 阳山道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颠簸、感觉悠荡、情绪诙谐、动作流畅。
5、 萨尔普里舞训练
6、 它令舞训练
教学重点:韵律重沉、感觉抻展、情绪诙谐、动作潇洒。
7、 挥毛里舞训练
第四部分:道具舞及表演性舞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朝鲜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有很多是道具的舞蹈,如长鼓舞、纱巾舞、假面舞、扇子舞……,这些道具舞本身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因此通过此部分舞蹈组合的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各种道具的运用同时挖掘其表现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纱巾舞(萨尔普里长短)
教学重点:把晃韵律学好的基础,把纱巾的运用掌握的要自如。
2、 长鼓舞(古格里长短、安旦长短、挥毛里长短)
教学重点:必须会击打古格里长短、安旦长短、双鼓槌击打法,同时必须掌握边击打边跳舞的技能。
3、 扇子舞(女)(中毛里长短)
4、 刀舞
教学重点:准确地学好各种舞刀。
(三)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好基础形态、基础动律、基本手位、基本步伐、基本韵律等各个部分基础训练的基本要求。
2、 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好动作的基本要领,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动作气息的控制与把握,用心去舞蹈,以情带动。
3、 要求学生掌握好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动作短句与舞段的规律及关系。
4、 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动作的顺序、组合的顺序,切忌错动作。课后认真复习,反复练习。
5、 要求学生加强对动作内涵的理解,加强艺术表现力。
前一篇:身体中段练习要领--参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