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的烦恼

(2009-02-17 16:08:46)
标签:

杂谈

  这几天没有上网更新我的博客,实在是因为心里烦,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为做为婆婆和丈母娘实在是太难当啊,前几天女儿给我打电话,说是婆婆给她找事什么的家长里短的事情就是,我劝了她几句,但是这次她又是哭又是闹的,女儿从来没有这么给我说过婆家的事情,这是第一次,后来我女儿又给我媳妇打电话,说她们家里的事情,媳妇又向她诉苦她结婚的时候我是怎么对她的,她是怎么办的,(这是后来女儿告诉我的)女儿这个人比较老实,性格是属于直脾气那种类型的,不会说谎,不会说好听的,女婿这个人不拿事,出了事不管不问,就在那发傻,不会解决,你说多可恨,她婆婆这样一闹,夫妻感情受影响,家庭受影响,孩子受影响,你说这个图个什么啊?媳妇还给我女儿说体会到做媳妇的难处了吧?你说这是什么事啊?中国的婆媳关系实在是个大问题,够烦的。

我在网上找了些资料,供女儿及各位博友们参考,博友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我留言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如此糟糕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 爱儿子

 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

 

  “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

 

  “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

 

  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 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有一个叫 “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很多网友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

 

  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

 

  ……

 

  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解决之道:你的家庭 你做主

 现在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婆婆:就是这个女人,夺走了我儿子全部的爱。

当儿子娶了老婆组成小家庭后,母亲渐渐认为儿子原来百分之百的对伟大女性的爱,分了一半甚至更多给另外一个女人,也就是她的媳妇。婆婆一直沉浸在儿子全部的爱的美梦被打破了,她的些许失落会不自觉地转化成对媳妇的排挤和挑剔。因此,婆媳妇关系的紧张,通常源于婆婆充满控制欲望的爱,和对媳妇的地位挑衅,婆婆贵为长辈的地位便注定了她的强势姿态。若碰上一个不明就里的老公,身为晚辈的媳妇在和婆婆相处时势必吃亏。

 

同样是面对一个女人,丈母娘的态度积极友善,婆婆则居心叵测。古往今来,从没有婆婆爱媳妇这一说,这样的呼声此起彼伏:这个女人不如她疼儿子还夺走了儿子的爱、这个女人身上诸多缺点不如自己当年、以前我的婆婆是如何调教我的……由此看来,婆婆心里装得实在比丈母娘多,很多夫妻间的感情,也都是婆婆掌管了生杀大权,真是悲哀。

 

其实,明智的婆婆应该懂得,媳妇是儿子后半生相扶相依的人,你对她好,她就会对儿子更好,为了儿子的幸福,婆婆就应该善待媳妇。可世上,有多少婆婆能够如此大度地做到呢?换位思考一下:婆婆能理所当然地接受公公对她的好,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儿子对媳妇好呢?真是令人费解。

 

丈母娘:为了小两口的幸福,对谁都一样好。

这俗话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丈母娘爱女婿,越看越喜欢”……做丈母娘的,但凡提到女婿,多半是打心眼里欢喜和称赞的,且这种现象非常之普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丈母娘会象对亲生孩子一样对女婿好,只为小两口的家庭生活更幸福美满。这一点上,丈母娘是绝对的一心一意,大度无私。逢女儿欺负女婿时,丈母娘更是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女儿,特别替女婿着想。

 

 

 

  其实我觉得作为丈母娘也好婆婆也好,对待哪边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对待,可一样,做为媳妇应该把婆婆放在和自己的妈妈一样的位置,没有谁先谁后,做为丈母娘也应该把女婿和女儿一样看待,双方都彼此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看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