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恋

(2009-05-25 08:36:20)
标签:

教育

性别角色

初恋

交友观

早恋

校园

青涩的果子

    爱,是一个神圣的话题。而对于早恋,家长们却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孩子去尝试。他们不安地观察着、揣测着,唯恐孩子不小心摘到那枚青涩的果子。

  家长和老师们应当分阶段了解孩子们早恋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疏通和指导。

  朦胧期(9~12岁):

  “青春觉醒”

  通常女孩子从9~11岁左右,男孩子从10~12岁左右,是性意识和性爱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能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

  正确对待孩子的“青春觉醒”对以后形成健康的交友观和恋爱观非常重要,因此要引导处在“朦胧期”的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

  爱慕期(11~14岁):

  孩子开始“臭美”

    通常女孩子从11~13岁左右、男孩子从12~14岁左右会有一个“ 爱慕期”,这一时期为了吸引对方,引起异性的注意,女孩爱打扮,很在意自己的发型、服饰;男孩突然爱整洁,注意修饰自己,开始“臭美”。这时的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情爱上浮想联翩。

  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父母要教育处在“爱慕期”的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此外,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

    初恋期(13~16岁):

  “初恋期”,这个阶段通常在女孩子13~15岁左右、男孩子14~16 岁期间。这时,男女孩子的性机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别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但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

  这一阶段,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父母与老师要教育引导“初恋期”的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动精力,影响学业。

  钟情期(高中):

  “钟情期”,即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又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钟情期”一般伴随着“叛逆期”,家长与老师不应该作出过激反应,不能粗暴制止,而应当耐心倾听他(她)的想法,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沟通。

  哪些孩子易早恋?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孩子容易早恋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可适当观察,及时预防。

  ★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孩子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更容易发生早恋。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于触犯校规,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有的女生以被男孩爱慕为荣,很快陷入情网。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这些学生受到的关心少,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

  ★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容易早恋。比如父母感情破裂,常常吵架,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是父母离婚,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的环境里,他们渴望温暖,而异性同学对他的爱恋正可以弥补这一点。另外发育较早的孩子也容易早恋。

  早恋的迹象

  ●特别注意外在形象。女孩爱打扮,很在意自己的发型、服饰;男孩突然爱整洁,注意修饰自己。

  ●生活规律发生变化。例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对很多事情心不在焉,纪律松散,不愿呆在家中,频繁打电话或长时间挂在QQ上等等。回家比较晚,对零用钱的需求比较高。

  ●情绪突然变化。例如,性格内向沉稳变得爱说爱笑,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

“早恋恐惧”比“早恋”更可怕

  父母和老师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孩子早恋,发现孩子早恋时责骂胜于教导,批评大于安抚,那样会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走向极端,孩子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甚至高度焦虑,焦虑的背后是内心剧烈的冲突。父母与老师的教诲如果过激会使他(她)认为应坚决关闭与男生正常交流的大门,但开始觉醒的成长发育意识又使他(她)有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于是在这种冲突中,学习效率下降,并成为最使他(她)恐惧不安的事情。导致其患上“早恋恐惧症”。

  “早恋恐惧症”比“早恋”更可怕。他们害怕异性的眼光,害怕同他们说话,接到对方的字条更是心神不宁,这种恐惧心理会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怎样让孩子“脱敏”呢?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而这方面孩子的父母起着关键作用。父母与孩子应多交流沟通,父母要慢慢纠正自己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看法,除了早恋,男女生之间还有真诚的友谊。如果说中学生谈恋爱妨碍学习,那么比起患“早恋恐惧症”带来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哪个更可怕呢?事实上,完全禁止异性同学交往而造成的危害,比真正早恋带来的危害更大!

  他们需要心理安抚

  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可了解到,大多数中学生其实并不想陷入早恋,关键是,不想早恋的少男少女,也非常需要异性交往,在异性交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够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早恋。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只要“发乎情,止乎礼”,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许多家长唯恐孩子早恋,严防死守,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问题就出在思想不够开放,观念不够健康,而最后受害者,恰恰是他们最不愿伤害的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安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姚明4
后一篇:珍惜的八种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